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_读后感_6000字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_读后感6000字

2019年第51本电子书 2019.10.27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这本书教我们学会有弹性的乐观,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收获幸福的人生。

塞利格曼

49个笔记

◆ 前言

>> 当你在学业或工作上表现良好时,当你与所爱的人相处融洽时,当你的娱乐生活很美好时,这个刻度值就会很高;当你做得不好时,它的刻度值就会很低。自尊似乎只是一种反映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表现得如何的表征或关联。

>> 这可能都来自不恰当的观念:高度重视年轻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重视我们如何评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表现。

◆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 她则是另一个极端,看事情都看好的一面,对她来说,坏事只是暂时的,是一个挑战,最终都会被克服。所以遇到挫折时,她可以很快恢复,养精蓄锐,重新出发。她的身体非常健康。

>> 悲观的人的特征是,他相信坏事都是因为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原因的后果。这种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 心理学在过去20年最显著的发现就是:人可以选择他想要的思考模式。

◆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 女性得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因为一般来说,女人看事情的方式正好是放大抑郁的方式。男人碰到事情会去做,而不会反复地去想;但女人会钻牛角尖,把事情翻来覆去地想,去分析它为什么是这样。心理学家把这种强制性的分析叫做反刍(rumination)。反刍的习惯加上悲观的解释风格,结果就是严重的抑郁症。

>> “爱情的确很珍贵,但很难得到。”

“尽力就是成功。”

“有人喜欢你,也肯定有人讨厌你。”

“生活中免不了有许多问题,我只能挑最重要的去处理。”

◆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 她总是回避谈论她的过去和未来,不过她的“现在”却是一流的,

>> 事实表明,自主权和控制权可以延年益寿,无助或许会致命。

>> 所以儿童期的经验与长大后对癌症的抵抗力有很重要的关系。

>> 心理状态会影响生理健康,是被她的同事所嘲笑和不以为然的。等她完成博士论文时,她已经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心理状态的确可以影响病情。

>> 所以乐观影响健康的第一个方式就是防止无助的发生,进而使免疫系统强健有力。

乐观增进健康的第二个方式是使你维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有病及时寻医问药。

>> 乐观促进健康的第三个方式是减少坏事件发生的次数。

>> 乐观可以促进健康的最后一个原因在于社会支持。

>> 抑郁、哀伤会在短期内降低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而悲观则会长期抑制免疫功能,使我们的健康受损。

认知疗法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 第11章 乐观的领袖得民心

>> 选民为什么喜欢乐观的候选人,可能有三个原因:乐观者的竞选造势比较有活力;选民不喜欢悲观者;乐观可以带来希望。

◆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 乐观者的生活跟悲观者的一样,也会有挫折、不如意的事发生,只是乐观者处理得比较好。因为乐观者在遭受打击后能很快复原,所以他们在事业上、学业上、运动场上能表现得更好。乐观者的身体更健康,也更长寿。

>> 在本章中你会看到,习得性乐观并不是教你自私、自大,让别人不能忍受,它要教你在遇到失败挫折时如何与自己对话。你要学习如何在受到打击时,从更具鼓励性的角度来考虑挫折或困境。

>> 我们并不是叫你盲目地、无条件地将乐观应用到所有的情境中,而是给你一个有弹性的乐观,以增强你对不利环境的控制力。

>> 在什么情况下,你应该使用这些章节中教你的技术呢?首先,问自己你想做到什么。

●假如你想成功,如升职、推销产品、完成一份困难的报告、赢一场球等,你应该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关心你的感觉,想摆脱抑郁,提高士气等,你应该用乐观技术。

●假如事情迟滞无进展,而你的健康已有问题时,你应该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想领导别人,假如你想激励别人,假如你想别人投你一票,你应该用乐观技术。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有时不应该使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要为一件有危险且不确定的事制定计划,不要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要为一个前途黯淡的人出谋划策,不要用乐观技术。

●假如你想对陷入困境的人表示同情的话,一开始不要用乐观技术,在信赖与共情建立起来后,再用乐观技术。

使用乐观技术的基本原则就是先问,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在飞机驾驶舱里的驾驶员决定要不要再除一次冰时、在酒会中喝了酒的人决定要不要酒后开车时,或是一个婚姻不如意的人决定要不要搞外遇时,都不应该用乐观。因为这时失败的代价是死亡、车祸和离婚。反过来说,如果失败的代价很低,你就应该采用乐观的态度。

>> ABC模式:当我们碰到不好的事件(adversity)时,我们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不断想它,这些思绪很快凝聚成想法(belief),这些思绪会变成习惯,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们的这些想法。这些想法并不是待在那儿不动的,它们会引起后果(consequence),我们的所作所为就是这些想法直接的后果。它是我们放弃、颓丧或是振作、再尝试的关键。

>> 你的ABC记录

要找出这些ABC如何在你日常生活中运作,最好的方法是写日记,把每天发生的事记录下来。这个日记不必很长,只要花一两天,记录5个ABC的案例就可以了

>> 悲观的解释风格会导致被动和颓丧,而乐观的解释风格会使你振奋。

>> 有两种方法可以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第一是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想些别的事;第二个方法是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因为有效的反驳能阻止以前那些想法再次出现。这样,当你遇到同样的情境时,你就不会再抑郁。

>> 人类对于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事情,会一再去思索它,不论这件事是好是坏。

>> 习得性乐观之所以有效,不是因为那些不合理的积极想法,而是由于“非消极”(non-negative)思维的力量。

>> 其他可能性

通常一件事情的发生不会只有一个原因,而是由多个原因引起的。如果你考试没考好,下面几项都可能是你没考好的原因之一:试题的难度、你用于复习的时间、你的聪明程度、教师的公平程度、考试那天的身心状态等。悲观者每次都能找出最永久、最普遍、最人格化的原因。

既然有很多原因,为什么偏要挑杀伤力最强的原因呢?问你自己“可不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看这件事”?

>> 有的时候,这些想法的后果比这些想法是否真实更重要。这些想法是否有破坏性?

>> 找出你的消极想法,观察这些想法带来的后果,再猛烈地攻击这些想法,然后体会自己成功应对悲观想法后所获得的激发,把这些都记下来

>>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要不要使用乐观技术的原则是看在某一个特定情况下失败的代价是什么。如果失败的代价很高,那么就不应该乐观;如果代价很小,那不妨乐观一点。

改变悲观的解释风格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转移注意力;第二种方法是去反驳它。从长远来看,反驳更有效。

◆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 ABCDE模式同样适用于孩子,教孩子乐观非常重要,因为它对孩子未来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

如果很早就学会乐观的技术,它就会变成基本的人格特质,你会自然而然地采用它,它会带给你丰厚的回报。

◆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 除了极端悲观的人外,公司里有一些轻度悲观的人对企业的健康经营会有所贡献。

>> 由于某些岗位需要轻度的悲观者,所以了解员工的乐观程度,把他们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是极为重要的。

◆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 要创造个性化的市场,就需要广告绞尽脑汁地宣扬个人控制。当人们有很多钱来进行消费时,个人主义就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世界观。

>> 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他自己而活,那的确是一个很贫乏的生命。人类需要生活在意义和希望中。

>> 父母的注意的确使孩子的智商提高了0.5),但是长远来讲,它使孩子产生一个错觉,以为他自己的快乐与痛苦比什么都重要。

>> 如果我们有超越自我的、比较高远、比较宏大的信仰时,个人的失败就会显得微不足道,看起来就不会那么永久,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 你可以依附的东西越大,你所拥有的意义就越多。如果年轻人不能正视他和上帝之间的关系,不再在乎他对国家的责任,也不再是一个大的、紧密的家庭的一份子时,他就很难在他的生命中找到任何意义。

换句话说就是,自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因此如果我们想减少抑郁症和生命的无意义感的话,我们就一定要放弃一些东西。一个可能性是放弃极端的个人主义,让特大号的自我回归原本的自我。另一个比较可怕的可能性是我们投降,交还个人主义所带给我们的新自由,放弃个人控制和对个人的关心。

特大号自我的宝藏

另外还有两个比较有希望的可能性。它们都是要发掘特大号自我的优势:第一个是利用增加公共意识来平衡自我和团体的关系;第二是运用习得性乐观。

>> 我们可以降低对自我舒适与否的重视,但仍保持对个人主义重要性的信仰。这样,我们就可以匀出一点空间让我们可以依附到比较宏大的东西上去。

>> 很多人都选择将慢跑作为健身运动,我们每天黎明即起,不论天气如何都坚持去运动。慢跑本身实在不能带给我们什么快乐,即使不痛苦,至少也是不舒服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去跑,自找罪受呢?因为它对我们的长远利益有好处。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我们以后一定会从中获益,我们会更长寿、更健康、身材更好。我们用每一天的自我牺牲去换取长远的自我利益。一旦我们能够说服自己缺少运动会让我们赔上健康和幸福,那慢跑就会越来越有吸引力。

>> 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也是一样。我认为抑郁症是来自对自己的过度关怀和对团体的不够关心。缺乏运动和胆固醇过高会危害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同样,过度关心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对团体没有认同感与奉献心也会造成我们的危机——抑郁、不健康、生活无意义。

>> 我们如何打破我们自私的习惯呢?运动——不是身体上的而是道德上的,它可能是抵抗抑郁症的良药。看看下面哪一项对你比较适合。

●把你去年退税金额的5%作为慈善基金捐赠出去。不要通过基金会或慈善机构,而是由你亲自把这笔钱发放出去。你可以选你感兴趣的慈善领域,登个广告说你有若干美元要捐献,请符合你条件的人前来申请。你要亲自面谈,把钱给出去,并确定这笔钱能达到你的目的。

●放弃一些享乐行为,例如一周下一次馆子,每个星期二的晚上租录影带来看,周末去打猎,下班回家打电子游戏,或是周末去逛街等。把这个时间(相当于一周有一个晚上)用于从事一件对团体、社区有利的活动,如帮助志愿者做晚饭给流浪者吃、帮助社区小学做公益宣传、拜访爱滋病患者、清扫街道、为你的母校募款等,把你下馆子、租录影带、逛街的钱和时间省下来去做这些公益活动。

●当乞丐向你乞讨时,不要塞钱给他就算完事。停下来,跟他聊聊。如果你认为他会好好利用你给他的钱,而不会去买毒品、香烟和啤酒,那你再给他钱(但一次不要超过5美元)。常常去那些乞丐聚集的地方,跟他们聊天,把钱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一个星期花三个小时做这件事。

●当你在报章杂志上读到某个令你感动的英雄事迹或好人好事时,写信给那个人。写信去鼓励那些值得你尊敬的人,指责、提醒那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组织。写信给你选区的议员、立法委员,促动他们采取行动。一个星期花三个小时来写这种信,揭恶扬善。这种信要慢慢地构思才会写得好、写得动人,有说服力。把它当做你的业务报告那样谨慎小心地来写。

●教导你的孩子如何施舍。叫他们把他们的零用钱的1/4留下来准备捐出去,让他们自己去找一个值得捐款的人或事情。

你不一定要因为大公无私才去做这些事,你可以因为这样做对你自己好而去做它。

>> 如果你为社区、为团体服务得够久的话,你就会找到生命的意义,你会发现你越来越不容易抑郁,也变得不容易得感冒,你越来越喜欢参加团体的活动而不喜欢关起门来独乐乐。更重要的是,你心灵中的那块空虚,那个个人主义所滋养的无意义感会被填得满满的

>> 在这个选择的时代里,这样做的选择权绝对在你自己的手中。

>> 学习如何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失意是击退抑郁症最好的武器。学会了它,你将终生受用不尽,它可以帮助你获得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健康的身体。

>> 我并不认为单独一个习得性乐观就足以抵挡整个社会的抑郁症潮流,乐观只有跟智慧结合在一起时才有用,它单独存在时没有任何意义。乐观是帮助一个人达到他所设定的目标的工具,乐观是否有意义取决于目标的选择。当习得性乐观是与社会奉献相结合时,抑郁症的泛滥和生命的无意义感才会被遏止。

>> 乐观对我们有益,这是毫无疑问的。它同时也使生活更有趣,因为我们头脑中每一分钟的念头都是快乐的。但仅仅是乐观并不能阻止抑郁症,乐观并非万灵药,我们前面谈过它的缺点与局限,例如,它在某些文化中效果较好,在某些文化中效果不好;它有时会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外界;最后,它也会使有些人去逃避自己失败的责任。但是这些局限不会抹煞乐观的好处。

>> 现在你所拥有的其实是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你可以在认为乐观对你更有益,乐观会使你获得更高成就或更健康时去用它,你也可以在你认为需要有清晰的判断时不去用它。习得性乐观并不会贬损你的价值观或降低你的判断力。你可以自由地运用它来完成你设定的目标,它使你积累的智慧能得以发挥。

那么天性就乐观的人又怎么样呢?这些乐观的人一直都是乐观的奴隶,就好像悲观的人一直都受到悲观的控制一样。不过他所享受的好处比较多:他们的身体比较好,成就比较高;他比较容易当选,担任公共职务。但他们都必须为上述的好处付出代价:不切实际的美好幻境,或者薄弱的责任感。

乐观者现在也可以通过了解乐观的运作机制,从它的掌控下解脱出来。他可以对自己说目前这个情境不适宜采用他以前的习惯,他可以选择不用他惯用的反驳战术,因为他了解了这个战术的利与弊。

所以,乐观主义的好处并非无限量的,悲观主义在社会和我们个人生活中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情境需要悲观时,我们必须有勇气去接受它。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盲目的乐观,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一个审时度势的乐观。

这种乐观的益处,我认为是没有止境的。

>> 塞利格曼的乐观箴言

要遏制抑郁的流行,首先要纠正对自我的过度重视,其次要加强社会、国家、集体、家庭等对个人的慰藉作用。

乐观不是万灵药。我们需要的是弹性的乐观,即需要乐观的时候乐观,需要适度悲观的时候悲观,这种审时度势的乐观能帮助我们幸福地过一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_读后感_6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