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邓小平时代》_读后感_1000字

《邓小平时代》_读后感1000字

《邓小平时代》(傅高义版)读书笔记(1)

1-邓的心性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若打桥牌。

吉米·卡特总统评价邓小平,「邓小平跟苏联领导人不一样,他有一种内在的自信,这使他能直奔实质问题。他从不纠缠于过去的错误或谁要对其负责。他经常打桥牌,就像他打牌时的表现一样,他只想把摸到手的牌打好。他能认识并接受权力现实,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事。」

这就是邓的心性,只有这样的心性,才能撑过「三起三落」,才能在76年毛、周去世后,国家最高领导人位置已经被指派给华国锋,他已经73岁时,依然安忍不动,始终相信将来自己还能为国家工作。又等18个月,才终于复起。

2-邓对待文革的态度

在1979年1月的华盛顿国宴上,雪莉·麦克雷恩(Shirley McClaine)对他说,有个「文革」期间被下放到农村的知识分子很感激自己从那段种西红柿的生活中学到的东西,邓小平很快就失去了耐性,打断她说,「他在撒谎!」然后向她讲述了「文革」是多么可怕。

「学到东西」,恩,大便里也可能找到昨天吃火锅未消化的金针菇。金针菇当然是有营养的,为什么非要去大便里找呢?

3-邓和毛的关系

邓经历过所谓的「三起三落」,后面两次「落」,都是被毛解除职务 。而「第一落」是因为他跟毛一样认为共产党必须建立农村根据地,等有了足够实力再挑战对手。因为这个,他们一起被中央领导严厉批评,邓被指责为「毛派头子」,后被派往外地(当时他们在瑞金)。

因为这层关系,又因为邓的才干,毛即使后来解除邓的职务,任江青等等人如何挑唆,一直保留邓的党籍,为他留了回来工作的机会。

邓也在注意维护毛的政治遗产,保护毛的声誉,但在肯定「文革」和阶级斗争上,任毛如何敲打妥协(毛也在妥协,从一开始希望对文革的评价是功过9-1开,到7-3开)、党内如何批评,但邓始终拒绝肯定「文革」,不留下书面证据证明他说过「中国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

因为他知道,毛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操控大局。将来是要他来整顿国家的,如果这时候肯定了「文革」,表达了中国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将来他就没法整顿,就没法「实事求是」。这段时间他顶住了压力,坚持自己的立场,宁可受罚也不说中国要继续以阶级斗争为纲。之后,他靠边站,华国锋成了接班人。

4-王洪文38岁就被当做潜在接班人培养

这个太神奇了,差一点新中国历史上就有一位40出头的领导人。王洪文1935年生,毛76年去世,如果他自己争气表现稍微好一点,76年那阵子过渡期很可能做一把手,而那时候他在40出头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邓小平时代》_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