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静静的顿河(全集)》_读后感_2100字

《静静的顿河(全集)》_读后感2100字

学生时代,就了解了俄罗斯的文学大家灿若星河。那个年代,或许年龄小的原因,课本中的一些俄罗斯文学作品的内容感觉有点沉重,基调很灰暗,理解上有距离感。当然,除了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随着岁月流逝,双鬓显霜,越来越想了解一下俄罗斯,了解历史上的俄罗斯人。毕竟,俄罗斯那么大的块头在那里搁着,谁也不能视而不见;毕竟,俄罗斯是我们的邻居,跨过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就到了他们广袤的土地;毕竟,俄罗斯的过去和现在与中国有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

走近俄罗斯,从《静静的顿河》开始。

这个选择,源于我们对河的天然亲近,里面有我们童年的欢乐;源于我们对静静的喜欢,里面有我们对喧嚣的挣脱;还源于作品富有诗意的名字,光这本书的名字就能让人喜欢上它。

确定目标后,打算从2020年的第一天开读,坚持每天看一点,慢慢把这本140余万字的大块头消灭掉。

谁知计划不如变化,人算不如天算,有条有理的生活,被肉眼看不见的,好像不存在的,还戴着冠状头饰的病毒搅得脱离了正轨。

人员不能随便离家外出,世界一下暂时安静了下来。于是,在家吃喝之余,便开始坦然地、加速地在“顿河”里遨游。

这篇作品是一位叫肖洛霍夫的哥萨克小伙子从21岁写到了35岁,历时十四年完成的,并获得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这几天,我用了41小时14分钟就把这篇巨著囫囵吞枣了。

作品里,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不吝笔墨,不厌其烦,甚至有些痴迷——哥萨克人出现在哪里,作者都会用细细的笔墨,把当时当地的场景,如实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过之后,感觉就像看了作者用摄像机拍的影片一样。

不论是天上飘来的一朵云,不论是空中吹来的一丝风,不论是草原上的一抹绿,不论是河面上泛起的一阵涟漪……都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到。

就像下面的一段话,读着读着,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部长篇小说,而是在读一篇美文。

“被大雪压倒在地的冬小麦还在生活着,生命力很强的根拼命地往土里钻。绿油油、周身都凝聚着露水珠儿的冬小麦,瑟瑟缩缩地贴在松软的黑土地上,吮吸着土地那肥沃的黑血,等待着春天,等待着太阳,好冲破渐渐融化的像蜘蛛网一样薄的晶亮的冰壳子站起来,好在五月里变成诱人的翠绿色。”

这样的描写,在作品中多得就像洒满大草原上的花朵。读的时候,如果把这些真实的景色描写细细品味,估计再来几个四十多小时也读不完。

有点汗颜,没用心去触摸肖洛霍夫那写景的细腻笔端。

不是犁头开垦出这沃野千里……

开出千里沃野的是战马铁蹄,

千里沃野种的是哥萨克头颅,

装扮静静顿河的是年轻寡妇,

静静的顿河靠千万孤儿点缀,

顿河的波浪本是滴滴父母泪。

啊,静静的顿河呀,我们的父亲!

顿河呀,你的水为什么这样浑?

唉,我静静的顿河水怎能不浑?

冰冷的水流在我顿河底翻腾,

白色的鱼儿在水中搅动不停。

——哥萨克古歌

从上面的古歌词可以看出,顿河流域的大草原,是曾经的哥萨克的家乡,也曾经是大片大片血肉横飞的战场。驰骋沙场的有骁勇善战的哥萨克骑士们。

一场又一场的战争,夺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勇敢的骑士。到后来,村庄里,只要你是男的,就算你仅有一只手,就算你剩下一只眼睛,就算你是个老头,只要能跑得动,都要上战场厮杀。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结果,哥萨克的土地上,就寡妇多,孤儿多,父母的泪多。

从下面杜尼娅对阿克妮西亚说的这句话可以看出:

“等一下子,我还有话想对你说:你能不能帮我们干干活儿?地都要干了,我怕我们种不下去,可是全村的男子汉只剩下两个了,而且都还是残废。”

哥萨克一词源于突厥语,含义是“自由自在的人”或“勇敢的人”。

自古以来,这批人不是一个民族,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民族的血脉。他们聚集居住在乌克兰和俄罗斯南部的草原上。

他们最初是游牧群体,后来出现农业生产。他们亦兵亦农,信奉自治思想,反对外来人染指他们自由的土地。他们崇尚自由,骁勇善战,有军事组织,长期以来处于自治的状态。

俄罗斯帝国的沙皇,看到哥萨克的性格英勇无畏,难以驯服,于是采取收买、笼络上层哥萨克的办法,让哥萨克骑士为帝国的扩张服务。

他们骑着顿河马,持着马刀长矛为帝国开疆扩土,烧杀抢掠,得到了俸禄、土地、勋章,形成了特殊的军人阶层。

他们的铁蹄也曾经来到了我国清朝时期黑龙江北面的雅克萨城。

当时统掌俄罗斯帝国的是最杰出的沙皇——彼得大帝,统帅大清帝国的是康熙大帝。

强强相遇,发生了雅克萨之战,最终,大清帝国把让欧洲列强胆战心惊的俄罗斯帝国打算满地找牙。最终签署了《尼布楚条约》,第一次从法律上划分了中俄边界,暂时打碎了俄罗斯帝国继续南下的野心。

俄国的前身莫斯科公国诞生于13世纪,直至16世纪时,仍是欧洲一个不大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中国相隔万里。

他们飞一般的速度来到中国的边界,哥萨克骑士功不可没!

说句题外话,广袤的土地,稀少的人口,对世界来说不公平,以百年为单位,俄罗斯人是看不住自己国土的。

也理解了现在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与仇视,俄罗斯不光要他们的命,还要他们的家园。

前苏联解体只是一个开始!

以上述的厚重历史为背景,顿河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静静的顿河(全集)》_读后感_2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