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_读后感2100字
◆ 今天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做什么?
人工智能界,少样本学习、无监督学习方向的科研工作,目前的进展还很有限。但是,不突破少样本、无监督的学习,我们也许就永远无法实现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
> 科幻剧集《真实的人类》> 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就说,用科技虚拟出来的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高级的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已经为人类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按照同样的逻辑推理,我们其实很难排除一种可能性,就是人类本身其实也生活在一个虚拟现实的世界里。[插图]至今,我们在自己的宇宙中,只发现了人类这一种具有自我意识的生物。茫茫宇宙,尚无法找到如《三体》中所述的外星智慧的痕迹。这一不合常理的现象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科幻小说《三体》用黑暗森林理论来解释费米悖论。而费米悖论的另一种符合逻辑的解释就是,人类其实只不过是更高级别的智慧生物养在VR实验室里的试验品而已,人类的所谓自我意识,也许不过是“上帝”为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而专门设计的一种程序逻辑。
◆ 从工业革命到文艺复兴
牛津大学全球化与发展教授、著名经济学家伊安·戈尔丁(Ian Goldin)对世界现状与人类变局的看法。他说,今天世界面临的最大的三个挑战是: 1.人类赶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来不及调整适应;2.人类之间的相互连接以及信息的迅速传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危险的一面;3.对个人或国家短期有益的事情,有可能伤及世界的整体利益(如英国脱欧)。 伊安·戈尔丁教授并不是在用悲观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世界。事实上,他是《发现的时代:应对新文艺复兴的风险及回报》(Age of Discovery:Navigating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Our New Renaissance)一书的作者。在该书中,他用诘问的方式,探寻以下问题的答案: ·我们生活在科技如此进步的时代,为什么还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平等?·人类的健康、人均寿命、全球的财富、教育、科学发现等,都有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人们为什么还充满了焦虑?·发展的代价是什么?
伊安·戈尔丁教授说:“科学的快速发展应该能让大家看清我们许多举动的后果,把全球的头脑和智慧都加在一起,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充满能力。但是我们的政治系统,全球的政治结构、宗教机构等,都还停留在20世纪50年代,进化的速度出奇地缓慢……所以,在这个‘发现的时代’,我们应该重新设置我们的头脑地图、政治地图、经济地图
人工智能不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革命。人工智能因为对生产效率的大幅改进、对人类劳动的部分替代、对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而必然触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等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未来必将与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教育变革、思想变革、文化变革等同步。我们无法抛开可能产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社会伦理问题等单独讨论技术本身,这就像我们无法抛开人类思想的启蒙而单独谈论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绘画与音乐作品一样。人工智能可能成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更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全新的一次大发现、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开端。这是复兴的时代,这是发现的时代,这是人工智能的时代。
◆ AI会让人类大量失业吗?
李开复的“五秒钟准则”一项本来由人从事的工作,如果人可以在5秒钟以内对工作中需要思考和决策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决定,那么,这项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能技术全部或部分取代。
◆ 艺术创作: AI与人类各擅胜场> 历史学家、畅销书作者尤瓦尔·N.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未来简史》一书中是这样分析的:“常有人说,艺术是我们最终的圣殿(而且是人类独有的)。等到计算机取代了医生、司机、教师甚至地主和房东时,会不会所有人都成为艺术家?然而,并没有理由让人相信艺术创作是片能完全不受算法影响的净土。人类是哪来的信心,认为计算机谱曲永远无法超越人类?”
◆ 人类将如何变革?> 萨姆·奥尔特曼本人似乎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创造的新工作机会将少于人工智能所制造的失业数量。这一判断是推动萨姆·奥尔特曼开展社会学实验的根本原因。
>> 2017年1月,著名人工智能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视觉实验室主任李飞飞在北京发表演讲。谈到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李飞飞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AI的未来掌握在那些创造、开发和使用者的手中。无疑地,AI会改变世界,但这里真正的问题是,改变AI的又是谁呢?”李飞飞提出,人类未来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增强人工智能研究者的多样性。这是基于三个层面的考虑:“第一个理由关乎经济和劳动力,人工智能是一个日益增长的技术,会影响到每个人,我们需要更多人力开发出更好的技术;第二个理由关乎创造力和创新,很多研究都显示出,当拥有多种多样背景的人共同合作时,会产生更好的结果和更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最后一个理由关乎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当各种各样背景的人聚集到一起时,他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价值观,代表着人类的技术也会有更加多样性的思考。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感悟和对世界的想象力,才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创造者的个性化才是产品的价值所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工智能》_读后感_2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