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边缘(全集)》_读后感900字
两年前读过《巨人的陨落》,最近读完了“世纪三部曲”的后两部《世界的凛冬》和《永恒的边缘》。虽不似书的腰封所宣传“全球读者平均三个通宵读完”的速度,但也确实耗用了几个晚上的睡眠时间。
“三部曲”分别描写5个家庭3代人,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各自人生经历。将个人的命运放入历史的洪流中,既有经历洗礼的悲壮,也显露出种种的无奈,但所有这些,却都在推动着历史的滚滚车轮。
小说最吸引人的还是这种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虚构的人物出现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大大缩少了与历史的距离感。
也许是因为作者是英国人,第一部《巨人的陨落》,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学的角度,都是“三部曲”中最好,以小见大,描写了日不落帝国没落的过程。这也是吸引我读完后两部书的重要原因。但是,让人失望的是,后两部书却显得拖沓、平淡,甚至情节的牵强。
更加奇怪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尚可作为被《世界的凛冬》忽略的理由,但是在以描述冷战时期的历史为主线的《永恒的边缘》里,却几乎只字没有描写这段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中国,全书从头到彻底地回避了与中国所有有关的、甚至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人物和事件,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而这三部书,特别是后两部,让人更多地感觉,历史是叙述者“脑子中的历史”,即使每个人眼中看到的历史是一样的,但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表述出来的历史也是大相径庭的,甚至是非颠倒的。作者即使在后两部书中回避了中国,但渗透在文字中,无处不在的个人好恶或者说西方人的意念,让人难以接受。
即使作者对前苏联的解体这般的雀跃欢呼,也不能归功于西方国家长期对苏联的瓦解,甚至作者也要承认,在冷战时期,美国对苏联外交政策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苏联的解体,更多的是由于苏联自身的机体出现了问题,苏联政权内部的专制、腐败、迷惘,才是造成苏联这一超级大国分崩离析的最根本原因。这一点对我们很有现实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其实,更多的不是在于历史是什么?而是怎样看待历史。很多历史事件表面的偶然性是由其背后的必然性决定的。从这个角度去看这三本书,特别是后两部,即使表述的事件不失真实,也不能说是一部好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永恒的边缘(全集)》_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