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_精选读后感_800字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_精选读后感800字

一口气看完,很震撼,也很沉重。

借着之前有过的几次极简单的户外登山经验,以及一点点对雪线露营、高反缺氧、身体失温的体验,努力尝试着在一个粗浅的程度范围内,对作者的经历做出理解。

记得以前从一个完全局外的角度去看,也会觉得登山相比于其他的运动项目,显得无趣乏味的多。直到自己切身体验之后,才体味到乐趣所在。

除去那些外在的攀登技巧,登山最有魅力的地方就在于,需要你调动所有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尽全力抵抗那些无时不在的身体干扰,对环境,对自身状况一次次的做出判断和抉择,一步步的执行下去,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

而相对于这整个过程,登顶实在是微乎其微的事情。

并且越来越觉得,高山攀登和市场交易太像了。当你依据各种指标信号对趋势做出判断,出手开单,在k线图跌宕起伏的山峦里攀登逐利时,也是需要你调动相关的一切经验和智慧,尽全力抵抗恐惧、贪婪带来的情绪干扰,对当前的状况一次次的做出理性判断和抉择,何时入场,何时止盈,何时止损…

并最终为结果负责

可能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以生命做赌,后者以金钱做赌。

所以从一个交易者的视角来看,1996年的这场珠峰山难,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有严格的在止盈点出场,即原定的“中午2点之前,无论攀登到了哪里,所有人折返下山。”而其他的那些看似与结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实都是不可控的,不可能完全规避。

如果严格遵守了交易系统,却依然遇到了问题(比如暴风雪时间提前),那是天灾,只能不断的对系统做出完善。而,如果没有遵守交易系统,最后出了问题,那其实是人祸。

既然要把存活放在第一位,说8000米以上没有道德,那是不是应该把情绪控制也做到极致?让行为接近机器的遵守规律策略。而不是一边冰冷的没有道德,一边又不断的在决策时被情感支配,徘徊于理性之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进入空气稀薄地带:登山者的圣经(珍藏版)》_精选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