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

作者:胡适

胡适成名作,在北大讲义内容基础上,胡适经过一年的删补修定,写成《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原书名《中国哲学史大纲》)。它在中国哲学史,甚至在各种专史和通史的研究方面,都堪称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辉煌成果。作为一部划时代的巨著,绝对是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在线阅读地址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第(1)篇

读完此书,受益匪浅,但也有些不满意。其实,我想给打四分,但这是我第一次读胡老的书,这种不满暂且保留。

由于之前不久刚刚读完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现在又读胡适先生的《每天学点中国哲学》,正好可以前后对照,相互比较着学习。

其实,他们二人此两书对历史的叙述手法,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冯先生注重从时间进程上去分析诸子百家历史学说,他并不注重考究自己所叙述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差别几许,而是从大众角度(或者说主流历史观)去总结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进程。而且对主要的学派的哲学的叙述,涵盖了大部分朝代。

胡先生对哲学史的叙述,更多的是从横向对比,去展示先秦诸子百家的进程。其实,说是诸子百家,其实,胡先生主要叙述了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学等门派,对其他门派或根本不曾提及,或者一笔带过。

两者最大的不同,其实在于胡适先生加入了自己的思想在里面。在这本《每天学点中国哲学》中,胡先生有针对性地批评了个别门派或者大家的思想。比如,在对荀子的介绍过程中,胡先生既夸赞了荀子相较于道家、传统儒家的先进,又批评了荀子相对于其他进步人士对生物进化论的保守主义,而且也因为他的名气,阻碍了生物进化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里,胡适先生提到了西方社会流行的进化论。而在针对法家的描述过程中,他对申不害、商鞅的批评,显示出他对伪“法家”的批判,和后学者对法家的胡乱定义及法家学者名不正言不顺的反感。

让人感触最深的,应该是胡适先生在做学问过程中去伪求真,追求事实真相的那种科学精神,比如在对《墨子》《荀子》等文献资料的考究过程。看得出来,他在编纂这本书的过程中,研究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独创性地分析了大量中国古代哲学讲解资料,他的研究成果,包括他研究的过程本身,对我们后人研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是,从他去伪存真的过程中,看得出来,胡先生也存在着一定的偏激。比如,他在考究荀子的著作时,批评性地指出了一些问题,但他自己也并不十分确定,但是他断然评价前人研究结果为错误,这是有很大误导性的。当然,在其他篇章也存在这种问题。文学作品,本就读者万千而解读千万,本不必过分求同,而应适当存异,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纷繁复杂,却得以延续至今的不二法门。

另外,本书在叙述过程中,有很多重复的篇章,不知是为何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每天学点中国哲学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