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_精选读后感900字
【2018年11月8日,读完第11本】
这是看完东野的第6本书。
正如广大东野迷说的那样:如果《白夜行》让你知道了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那《恶意》就让你知道这世上却有莫名其妙的恨。
酝酿了一整天,我在想如何写这个书评才能既恰如其分的描述我的感受又做到不剧透剧情。
像书中有些网友的想法一样,总觉得《恶意》与《嫌疑人X的献身》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似的是这两部里的凶手都是心思极其缜密之人,作案手法和把警察注意力引向别处的故布疑阵,让人读来汗毛倒立,惊叹不已。不同的是《恶意》是为了掩饰一个人内心扭曲的恶,而《X》是为了隐藏一个人内心深沉的爱。
这本书通过野野口修与加贺两人的视角来展开剧情,这与《X》也是较大的不同。昨天刚看完的时候觉得意犹未尽,不太过瘾。思考了一下,觉得剧情是通过交叉叙述的方式来展开,显得比较平缓,没有《X》最后的大反转来的震撼。
单就剧情或者凶手的杀人动机,我更容易理解成这是由“妒忌”来建立的,杀人动机充分也合理。如果从人性本恶的角度看,对被害者形象和品格诋毁也的设计还说的过去。可能是我理解的浅,刚看完时完全没有感觉恶意的程度有多么不可饶恕?
但是,当我重新审视被害人的时候,我才感觉到可怕。不过分的说,在我发现这个情况的时候,我手都止不住的在颤抖。因为真正的“恶意”是从故事结束才开始的。
书中作者用一章的内容去揭开凶手如何设计“动机”去杀害被害人以及对被害人进行形象和品格的诋毁。随后又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还原被害人的清白,去“重新”建立形象。但是,作者没有“成功”,直到看完整本书,被害人的形象还是没有扭转过来——还是没有从我这个读者的脑海中扭转过来。我依然对被害人保持着凶手对他捏造的“固有”印象中。
总之,这种来自灵魂的不寒而栗让我的对凶手处心积虑的恶意程度感到害怕。放诸现实,如果没有碰到加贺这样负责又明察秋毫的人,被害人的冤屈恐怕就难以昭雪。
我不知道是东野刻意为之,还是我的过度解读,但有这种读后留白,我愿意承认,这是超过了《嫌疑人X的献身》排名第二的作品。
第一永远是《白夜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恶意》_精选读后感_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