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5500字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有名的小说,我很早就将它买入书柜,最近终于决定拜读。在读之前,就听说有人在初次读时评价它为黄色小说,读完后感叹,这要比起渡边纯一的《失乐园》,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其实看到最后,我仍不能完全理解为何书名叫“挪威的森林”,是为了表达世上的人都如同身在森林里的树吗?虽然过着群居生活,却又都是独立个体,不免孤独、寂寞、迷茫……
孤独、寂寞和迷茫确实贯穿于全书始终,男主角渡边直到17年后,才能试着将往事重述。正如后面玲子的劝慰,“把创痛留给以后的人生,在整个后半生中去体会吧,当下你得去寻求幸福,你的创痛与绿子无关,如果伤了她的心,必将无可挽回,心里虽难受,但也要坚强起来,成熟一些,成为大人。”他总算是遵循了,不幸在所难免,但人还是要敢于面对,没有过不去的坎儿,豁达一点,不要将一个遗憾导致另一个遗憾。就像绿子所说,她把人生比作饼干桶,吃到一个难吃的饼干,总会想,下一个就会好吃了吧,难吃的吃得多了,那剩下的就全是好的了。心存希望,自强不息,一道道坎便过过来了。
扉页一开头就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祭日”,我就知道本书将充满着悲痛与遗憾。第一个死者是木月,他是男主渡边最好的朋友,故事就从这里讲起吧!他们是高中同学,木月很优秀,表面风趣幽默,十分健谈,渡边非常喜欢他,但奇怪的是木月只和渡边健谈,其余同学一概不理。这个骨子里好强、对自己要求严苛,近乎完美主义的木月,有一个从三岁起就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女友,名叫直子,他俩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成为男女朋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以至于性发育的过程他们都是相互探索着完成的,所以两人就像亚当与夏娃,注定合为一体。直子深爱木月的同时,也深知木月追求完美近乎病态、情绪容易波动的缺点,她是将他所有缺点也一起爱着的。当木月把渡边介绍给她认识,并经常三人聚会后,她惊奇地发现,只要渡边在,木月便是完美的,而他俩单独在一起,木月会像变了一个人,话说到一半突然沉默不语,性情大变,所以她也十分喜欢三人的聚会,她愿意看到完美的木月,也因此在渡边的眼里,木月始终是那么优秀又亲切。直到一天渡边和木月打完桌球后,木月毫无征兆地把自己关在封闭的车库里,发动汽车引擎,以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自杀了(这与《独居一年》中女主父亲的死法一模一样),直子和渡边完全懵了,以至于彻底击垮了他们,颠覆了他们,那年他们十七岁。
渡边和直子不约而同地选择逃离,考往他乡的大学,只为离开伤心之地,以试图开始全新的生活。然而两人却在东京的街头不期而遇,他俩共同经历了木月的死,彼此怀有的心境是旁人无法企及的,他们都不堪回首,不愿触碰往事,却又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无法融入新生活。于是只能抱团取暖,是直子先约的,渡边无条件盲目跟从,在几个月里,他们不交流,只一个劲儿地一前一后丈量着东京的每个角落。直到直子的20岁生日当天,她终于打开了话匣子,将自己从小到大的事反反复复、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而后出于对渡边这几月无所求的陪伴的报答,她将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他。她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以前一直办不到的事,为什么这一次会如此轻松地办到了,从一开始,她就湿润了,这种冲动为何对木月不能产生呢?她明明那么爱他。她哭了,不再理渡边,第二天便不告而别,不管渡边如何写信去她老家,一直得不到她的回信,而渡边却将对直子的所有一切深深刻入心扉,久久不能忘怀,他爱上了她。
这期间,他有个室友,人称敢死队,勤快,讲卫生,自律,与同龄男生大不相同,他勤洗勤晒,房间清理得一尘不染,每天按时早起做操,生活极有规律。但这一切却遭到其余同学的强烈鄙视与嘲笑,讲起他的事,渡边往往还能博得直子的一笑,可惜连这个人也在一学期后突然搬走,不告而别。渡边早已习惯了周身的整洁有序,在没有敢死队的日子,哪怕再孤独怅惘,他都延续着敢死队的诸多好习惯。
渡边的爱好简单而健康—徒步旅行和看书,他的生活除了上学,看书,再就是一周三次的打零工。一天他正在看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被永泽发现了,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因为在永泽看来,喜欢看这本书的人,一定坏不了,他有个看书原则,只看死了三十年以上作家的书,人生短暂,不能在阅读未经过时间洗礼的书籍上面浪费时间。这种观点与《孤独读书术》里阐述的不谋而合。所以可见,他是个优秀、智慧、超前、明智的人,他对自己有明确的规划,要百分之百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达极限绝不罢休。在书中,他提到了关于努力和劳动的区别,让我感悟颇深,他认为人们辛苦忙活只能算得上劳动,绝非努力,努力应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你休想仰脸望天静等苹果掉进嘴里,你只有付出一切努力,才能成功,而他正是在付出比常人大十倍的努力,才获得常人眼里不可思议的成绩—成功自学了六七种语言、考上外交官。然而他又有着令他人窒息的缺点—傲慢与自私。他只会考虑自己,从不理会别人的感受,对自己交往了三年的女友初美,他只是想起她了,无处能去了,便跑去找她睡觉,她是他的固定存在,而他大多时候,会有很多选择,常常约着渡边一个个酒吧晃女孩,然后和陌生女孩睡觉,乐此不疲。他根本就没想过结婚,就在自己将为事业、前途高飞之际,他无情地对初美指出,“你如果愿意等,就等我,如果不愿等,只管找旁人结婚,随便!”多么狂妄自大啊!错只错在初美那么深的爱着他,在渡边眼里,初美是那么耀眼、出色,在她身上,他能体会到心灵的共振,然而,永泽出国后两年,她结婚了,婚后两年,她选择了自杀。她死得多么不值,为这样一个自私的人深陷其中,毁掉自己,太不值!她成为了第二个死者。
渡边已不愿再与永泽接触,对于寻花问柳,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他继续孤独地独处着。一次用餐间,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太阳—绿子,是绿子主动找他搭的讪,因为他和她修一门功课,而他时常闷不作声,连老师点名签到都不回应,引起了绿子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和渡边交谈,绿子深深对渡边的谈话方式吸引了,从此,绿子便总是主动相约,渡边也漫不经心地应允。刚开始,我对绿子时常的荒诞想法很诧异,对她口无遮拦地说脏话下流话,全无好感,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慢慢喜欢上了她,她的所作所为,只是因为太缺爱的表现,从来没有人宠过她,她只是想在能纵容她的人身边撒下娇,任把性。她从小是在漠视中长大的,爸不亲,妈不爱,爸爸心里只有妈妈,以至于当妈妈死于脑癌后,爸爸居然埋怨为什么死的是老婆,而不是两个女儿。她只有自己照顾好自己,从小自己给自己做饭,为购置锅碗瓢盆,不惜节省口粮和零花钱。母亲死后,父亲无心工作,她既要上学,又要照顾家里,又要打理自家经营的书店,忙得不可开交。谁知父亲后来也患上了和母亲一样的病,她还得天天跑医院,给父亲端屎端尿,喂饭擦身,每天更加忙得连轴转。看到此,我十分敬佩绿子,虽然她的父母一直没给过她关注,但她仍然尽心尽力地行着孝道。而且她特别理智和冷静,清楚地知道在照顾病人时,没必要爱面子,也没必要做样子,关键是自己在能吃的时候务必吃饱喝足才行,因为如果遇到意外,下顿饭吃不上的情况也是有的。有些亲戚来探望时,往往咂舌,认为她该难受得吃不下东西才对,瞧她的原话:“看护的是我呀,别人偶尔来一趟,充其量不过是同情,接屎接尿接痰擦身子都是我一个人干,光同情能解决问题吗?只是嘴皮子上说得轻巧而已。”她是伤心,她已精疲力尽,恨不得大哭一场,存款也一天比一天少,但她每天超负荷运转,没时间哭啊!震撼我的还不止绿子,渡边的所作所为更是让我惭愧不已。他第一次被绿子拉到医院,见到了病床上的绿子父亲,当听到绿子的那番言论后,他深知了绿子的不易,于是特让绿子单独出去透透气,休息一番,一个人留下陪护她的父亲。陌生人啊,他都能没话找话地和病人聊天,聊他的课程,聊戏剧,聊欧里庇得斯,还成功勾起病人的胃口。我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当初她也瘫痪在床,我只是偶尔去探望,坐在床边根本不知说些什么,那时她已不能说话,只是两眼望着我,我却哑口无言,现在心里想着,和渡边对照着,心中愧疚万分。本来渡边告别时说好下周日仍来探望,却终于没能等到那一天,周五绿子父亲就去世了。这就是第三个死者。
渡边和绿子相处着,虽然绿子此时有男友,但渡边因为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能容忍,所以在他身边,绿子觉得特别放松,可以任性,撒娇,说下流话,怎样放纵都行。看着他俩的对话,真的是十分有趣,绿子想象丰富,无论如何异想天开,胡思乱语,渡边都能妙语对答,这就是渡边的可爱之处,有多少人都因此被他吸引。
渡边此时只是把绿子当难得的朋友,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直子,他后来终于得到了直子的消息,原来直子住进了疗养院。当渡边前往疗养院看望直子后,他才真正地了解了直子。直子其实在木月之前就已受过不小的打击,她亲眼目睹了无比优秀的姐姐的自杀,而后又经历了木月的自杀,所以她彻底崩溃了,她无法控制地出现了幻听幻觉,夜不能寐,她是精神出现了问题。她明确地告诉渡边,她和木月的所有故事,包括渡边不知道的木月的真实情况,其实她和木月都是不健全的人,一直都在通过渡边与外面的世界发生连接。直子是喜欢渡边的,但绝没到爱的程度,而渡边已经将直子爱得很深了,他还在为他俩的未来憧憬着,安排着,租了一套独立的房子,只等着直子来住,却接到直子病情恶化的消息。渡边一度消沉,甚至觉得自己也立在了崩溃的边缘,三天时间里他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封闭起来,是猛然记起永泽临别时的一句忠告,才让他重新振作的—“不要同情自己,同情自己是卑劣懦夫干的勾当。”于是,他一如既往地每周一封信地寄给直子,但越来越难接到直子的回信。
无助、漠然和孤独缠绕在渡边周围,他其间与绿子见过一面,但心神不宁地态度惹恼了绿子,绿子明智地选择冷淡他,离开他一阵,这一招凑了效。渡边发现绿子不再理他,并延续了三个月之久,他终于忍不住了,猛然发觉自己若失去绿子是多么的痛苦,他给绿子写了一封怅悔信。绿子理他了,并告诉他,已与男友分手,只因为想和他在一起。渡边看到身边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孩,感到了脚踏实地的踏实感,他从绿子身上感受到了温暖,他不可收拾地爱上了她,并决定对她负起责任。他忍着在一切没有定论之前不与她睡觉,而绿子善解人意地告诉他,怎么对她都行,但千万别做伤感情的事,她已经被伤害得够厉害了,不想再被伤害下去,想活得快活些,并且要求渡边,要她时就只要她,抱她时就得只想她,只要渡边是爱她的,不想再对她撒手,她愿意等。
渡边探望直子时,认识了玲子(直子的室友),她是一个和我同龄的女人,身世也够苦的。她从小十分优秀,在钢琴上造诣很深,不知得了多少奖,一直被众星捧月,夸着长大的,后来练琴时无故右手小指不能动了,与一次大赛失之交臂,也从此告别了她的钢琴巅峰之路。她从云端跌入谷底,受不了打击,即使后来手指恢复了,但她的心态已无法恢复,终于一天“砰”的一声,她脑中的一根弦断了。出院后的她也遇到了真命天子,不计前嫌地爱着她,婚后因为遇到一个小小年纪的同性恋,一个十分漂亮的十三岁的小姑娘,她的弦再次断了,从此住进了疗养院,离开了丈夫和女儿,不愿影响他们的生活。在渡边来探访期间,通过与她的交谈和相处,我真心感到玲子是一位特别聪慧睿智的女性,直子无法回信,她便代写。直子病情加重,她写信劝慰他,假如不想进精神病院,就要心胸豁达地委身于生活的河流,要加倍追求幸福,为追求幸福而努力。特别是在告知直子自杀后,仍不忘安慰渡边,告诉他,这些都不是他的错,希望他变得豁达,不要因为一个遗憾造成另一个遗憾。直子是第四个死者,永远停在二十一岁。
渡边的确是不能接受直子死的事实,他只身一人像乞丐一样在外游荡了一个月之久,回到东京后仍是无法释怀。他现在早已爱上了绿子,正愁如何面对病情恶化的直子,却接到直子的死讯,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终结和解脱,他实在是想不通,无法接受直子那如此年轻完美无暇的身体就这样在这个世界永远消逝了。回东京后的第四天,他迎来了玲子,玲子是特地前来开导他的。如同他与直子曾共同拥有木月的死一样,如今他与玲子又共同拥有了直子的死,他见到玲子,心头不可思议地涌起一股平和、宽慰之感。玲子向渡边讲述了直子死前和她见最后一面的情景,直子是打定了主意要自杀的,所以,这是她的选择,活着的人要释怀。渡边纠结于直子葬礼的凄凉,玲子为此用吉他弹奏了51首曲子,让他只记住这场精彩的葬礼。而后发生的事,恕我不能完全理解,他俩睡在了一起,难道玲子是为了亲自化解渡边的顾虑,担心他不能早日重新开始,用心良苦地让渡边开戒,而善意地作出的牺牲吗?不过玲子确实也是喜欢这小子的。
人活在这个世上,只能适应这个社会,接受一切不幸,勇敢面对,坚强克服,痛是很痛,苦是一定苦,要在苦中学习,不要忘了继续好好活下去。玲子在最后分别时说,希望渡边获得幸福,幸福、开朗、乐观地活下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挪威的森林》_精选读后感_5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