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影响整个华人世界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篇章。胡适说“《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毛泽东说“《红楼梦》我至少读了3遍……我是把它当历史读的。”张爱玲:“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
红楼梦(下) 读后感 第(1)篇“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红楼梦》中那些或娇憨,或精明,或俏皮,或稳重的女子们,最终都难逃薄命的结局。续书者高鹗,明显不愿意让这些如娇花,似软玉的女子们,下场过于悲惨。所以,在他的续书的结尾,把悲剧的氛围明显的减淡了很多。宝钗虽然独守空房,却有个“兰桂齐芳”的儿子;史湘云虽然守寡,却还是少奶奶生活;探春虽远嫁,但嫁的是海军总统之制之子,偶尔能回来探亲。妙玉被强盗之人盗走,下落不明,没有明说。宝玉贾兰中举,皇帝大赦,恢复了贾赦贾珍的世袭爵位,归还了所抄家业,薛蟠也被释。但87版《红楼梦》,更让人痛心,我们却不得不说,这更符合作者“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本意。贾家一抄到底,而是贾家的主子大都入狱,下人们被拍卖,被拐骗,烟消云散。在这种悲惨的状况下,好不容易从狱中放出来的薛宝钗,被袭人接回家时,却连贾宝玉的影子也没有看到,更别提有儿子了;探春远嫁,不是嫁给了高官之子,而是被迫替人和亲,史湘云终沦为船妓,在遇到满面憔悴,遍体褴褛的贾宝玉时,哭着大叫:“爱哥哥,救我!”妙玉更是遭到精神肉体的折磨……
结局可能各有不同,但是《红楼梦》真真是一本传奇之作,我相信在不同时期看红楼梦都会有所 感触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红楼梦(下)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