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_精选读后感2200字
上校疯了。
就在世界对他的逼迫和批斗达到最盛,一群人要伸手扯下他的裤子,一睹他小腹上的纹身内容之际。
而上一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时,一向潇洒而良善的他,挑断对方的手筋,割掉对方的舌头,使之口不能言,手不能指。
从行文最初就迷雾重重的“上校裤裆里那回事”,到现在众人穷追猛打要一探他的纹身究竟,随着上校疯了,这个声势浩大的故事走向尾声。
在故事的最后,再次出现的上校看起来岁月静好,一切都笼罩在平静之下。
就像一场海啸终归平息,海啸造成的对不同人的不同影响,都被海水带回海底深深埋葬,安宁得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但是我在意。因辨识出而在意,这是一个多么孤独的人,他走完了多么孤独的一生。
在我的阅读经历中,遇到过许多“自我”的人物。自我这个词从我嘴里说出来是褒义的。我喜欢这样的人们: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不管不顾去做。不干涉别人,同时不被别人的眼光所左右。这样的人是否卓越或快乐未可知,但他必然是清醒和孤独的。
这本书中的上校,通过好友孩子的儿童视角,被塑造成一个神秘、卓越、潇洒和勇敢的人。
于是,文中他经历的风风雨雨,尽管看起来多舛和跌宕,获得其他角色和读者们的唏嘘,在我看来却不过是命运如常给予一个做出选择的人的结果。
这样说难免有局外人的无情,但纵使无情,也稀释不了一些上校这一辈子遭遇的各色爱恨。
人们恨他陷害他。因为所谓时代推动(战乱与文革),因为群众狂热,因为仇恨,因为嫉妒和“竞争”,因为保全自己,甚至因为爱而不得。
人们帮他。因为利益考量,因为肉欲,因为乡里乡情,因为友情,因为知恩图报,因为爱慕,甚至因为愧疚追悔。
这样缤纷嘈杂的态度你来我往,却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因为了解和理解他。
他就像一颗顽固的石头,生来就为了把自己的经历和情绪都吞入体内,任人猜测和造谣,只管把自己变成一个最大的秘密。
这本书于是就成了一个谜面。以“上校的裤裆里究竟怎么一回事”,演化到“上校小腹的纹身到底什么内容”。
这过程中,有一个国家的战乱和十年文革作为背景,涉及无数各色各样的人,贯穿了一个时代和村庄的变迁,引发“作者”家庭的巨变。最后揭开的谜底却反而让我更加困惑和倍感别扭,它把一个人与自己国家命运的捆绑最后归结到个人的私事上,架构这么大,铺垫这么久的情节,一下子变得故弄玄虚和小家子气。
上校发疯因此就像是为了让情节跌宕、让悲剧凸显而疯,最后的尘埃落定也像是为了把这本书写完而草草结束。
我对这本书感到困惑。
一是上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都一声不吭以致于云淡风轻地扛了下来,为何却唯独对于避免让人看到他小腹纹身内容这件事如此反应激烈以致于发疯。
我和H讨论了这个问题,H和我一致认为上校发疯这个情节说不通,同时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设定:上校是否是假装发疯,并以这种痴傻的样子最大限度隔绝外界和保护自己,过完这一生。
作者并没有说明这一点,然而比起上校真的发疯,按照书中对于上校行事风格和性格的侧面描述,我认为H的设定更具有合理性和回味空间。
另一则是,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虚构文学这种载体,有时是为了记录和纪念,有时则为表达某种观念或情感倾向,当然不乏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兼而有之。然而我思考许久,琢磨不到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意图。
首先,这本书描述了一个时代、一个村庄、以上校为中心的许多人,具记录的成分。同时,作者充沛的情感和分明的爱憎自文中的表达处处可见。那么,他是以什么立场,在表达什么观念呢?是对上校这个角色的赞颂?还是对于人与命运斗争的态度行为的正面宣扬?
文末提到“作者自己”的一段婚姻,提到他妻子的那一句对“人生海海”的解释:人生复杂多变,劝人好好活下去。
朋友来跟我确认这句闽南语的意思,我只简单说,大概是:生活如海,广阔无垠,浮沉无常。省略掉的自然就是那一串人生哲理:所以,看开看淡,好好生活,莫要轻易放弃和寻死。
所以,这就是作者安排上校这命运多舛的一生,然后安插给他一个没必要疯却疯了而没有去死的后路,只为来牵强附会书名“人生海海”四字吗?那未免太搞笑。
我看不出来,也想不清楚作者写这本书是为了传达什么。这样去死死追问一本书的意义的我于是变得让人厌烦。毕竟周国平在《妞妞》这本书里曾说过:本书是给不问什么意义的人看的。
同时,面对《人生海海》,我依然很难想象和理解,作家借着非虚构文学这种形式,写下几十万字,紧紧只是为了搭一个戏台,然后戏也不唱拍拍屁股就走人。
比如你看《活着》还有《芳华》,他们描述的故事也是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的小人物的故事,比起本书,他们更重故事描述,轻义理传达,然而读者读完后,便能自情节发展顺畅自然的故事中,各自心领神会出一些什么。
再拿《皮囊》来说(说起这本书还是火大),这本书的目的更暴露无遗,就是作者上帝借着回忆故识这个架子,在批判愚蠢的人类(我这个愚蠢的人类又火大了)。
相形之下,我对《人生海海》这本书的困惑,看来是暂时得不到解答了。
麦家是我首次阅读的作家,我决意再找一些他的作品来读读。
《人生海海》打的三分,是给生动多样、入木三分的角色塑造,新奇有趣的用字用词和独特然而适宜的讲述角度与架构编排的。仅这三点,也足以唤起我对一个作家的作品的好感和好奇。
新的一年。人生海海,书籍也海海。好坏无常,无常即是常。不如慢慢游历和读下去,倒也值得期待。[奸笑]
是以荐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生海海》_精选读后感_2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