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乡下少年沈万三被官府抓了壮丁,机缘巧合之下到大都(北京)刘氏商行做了伙计。凭着善于察言观色的本事,沈万三逐渐学会了商场、官场和交际场上或明或暗的规则,为东家化解了一次次危机。不巧的是,他也掌握了当权人物的一个大秘密,为了自保,只得远离京城,返回江南老家……时局动荡,沈万三用他的处事诀窍,在元朝廷、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几大政治势力中间妥协、迎合、揣摩,走钢丝般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游刃有余地做着生意。从贩售私盐、倒卖粮食、经营钱庄,到炒作地产、采办军资、海外贸易,他的足迹北上大都,南下南洋,处处有生意,时时有算盘,逐渐构筑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民企教父沈万三4:天机算尽读后感 第(1)篇连着看了四本沈万三,很有必要写篇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好到啦里嘞?好就好在它比李嘉诚传好看,嗯
第一次听说沈万三这个名字是源于小时候的一部电视剧巜聚宝盆》,张卫健饰演的沈万三风流倜傥俏皮英俊,又集巨富豪绅霸道总裁于一身,不知迷倒了多少家庭煮妇,是正二八经的师奶杀手啊……
扯远了有点……好,言归正传哈
讲真,沈万三真的不容易
大元王朝末年蒙古人统治时期吏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之韩林儿,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等袅雄揭竿四起,逐鹿中原,在政权跌宕,乾坤交替时期,沈万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运筹帷幄,资源整合,长袖善舞于权贵之间,智慧斡旋于商贾之中,逢凶化吉看似神助实在人为,遇难呈祥时,皆在其“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分析指导下转危为安。重农轻商夹缝中生存本就不易,偏又时逢战火不断,说不定哪一天江山易主站错了队伍,大厦将倾,所有的财富转瞬即逝……
钱权交易总是分不开,可以看出沈万三的大部分交易是与虎谋皮般的和政府合作,大发战争财,沈万三的发迹轨道是近代中国式商人的雏形,不论是谈判方式还是合作分成方式,在近代以来都是随处可见,若再早个10年20年,有心读者如果按着书中的套路去下海试试水,成功的几率还是蛮大的,但是时过境迁,官方反腐力度前所未有的提升,权利寻租的空间收缩,商人们为了寻求生存环境和利润的的突破,“对待”官方的手段也是日新月异。也许在今日看来,沈万三当初对待太监府总管和刘氏商行的套路过于冒险,侥幸成分居多,但是在当时就应了句古话-富贵险中求,经商贵就贵在一个“敢”字上,敢想、敢做、敢接触、敢去试,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去突破常规去做,同时也贵在一个“多”字上,多听、多看、多想、多做,二八定律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都是存在的。
我一直在想,行业制定的规则的真正价值在哪里?也许对于80%的人来说是用来执行的,但是对于剩下的20%的人来说,规则是用来不断去突破的。没有创新,没有越过既定轨道这道鸿沟,想在“弱水三千中取一瓢饮”,真是难上加难。每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一有经济价值就会呈现“一窝蜂效应”,原本10个人的蛋糕却拥来了10000个人来瓜分,没有推陈出新的思路和当机立断的决心,真的要被历史的金字塔给压倒奠基了。
除此之外,万三哥(你读了就会知道他就像一个邻家大哥哥一样的存在)的说话艺术也是非常值得去学习的一门技术。
沈万三的发家故事告诉我们
其实做生意跟带兵打仗和看媳妇一个理儿:
看准了就立马行动
与诸君共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民企教父沈万三4:天机算尽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