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后感600字
读完100%的笔记。
对海瑞的了解仅限于小时候的儿童读物和《万历十五年》,没记错的话,他好像做过“备棺上疏”的事儿。以前只看到他个人英雄的一面,长大后逐渐能够理解这个人物的时代局限性。感觉他有点像不老的老回(或许不恰当),都是那种和时代抗争,不知道自己要抗争的是什么,也不在乎后果,甚至不求(或者说求不到)一个结果的人。
但是每个时代都需要这样的人吧,他们像精神的标杆一样,时刻提醒我们反思。
因为总有人因行动太快而让灵魂与身体分离,而他们是最好的提醒者。
戚继光的战术是真的帅。连坐之法看似残忍,治军非常有效。某些时刻,我们只能主张不择一切手段去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战争,比如原始资本积累。
初识李贽,应该是在有书上研究公众号文章的时候。他值得研究,很有自己的想法,说不定换个时代,换个环境,换个国家,说不定能够引领一代政治革命,文艺复兴之类的大业。可惜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中,他看起来真的和常人不同,好像除了《焚书》《藏书》之外也没做出过什么大事,这两本书的影响力也远没有《论语》《周易》《道德经》等影响那么深远。
人要成大才,必须生逢其时,能够吐纳胸中块垒,即便思想革新失败,只要有一片合适的土壤,种子就能顺利生根发芽,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