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趋势专家王煜全在投资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过程中,对美国的高新技术创新机制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在逐步形成自己的投资模式的过程中,他发现积木式创新成为美国高新技术创业企业的基本模式,由此带来的以企业家为核心的创业系统,不仅颠覆了传统跨国公司的封闭体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很多弊端,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在海外实地考察和与王煜全的交流沟通中,也感受到积木式创新所带来的深刻变化。他从学术的角度梳理了积木式创新的法律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如何才能在这一波全球创新产业新浪潮中抓住机会,实现企业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带动中国经济走上新的台阶。两位作者,一位是有着丰富经验的风险投资人,跟读者分享他独特的投资经验;一位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从数据和学理出发,条分缕析地与读者一起研究积木式创新给中国带来的种种机会。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读后感 第(1)篇对许多国人来说,由于受视野所限,特别是看到阿里巴巴、腾讯、特别是华为、高铁、量子研究等等,感觉中国很快会在各方面超过美国,其实不是那会事。我们的沉淀还太少,我们的突破还是点状。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学习美国,借鉴美国,合作美国。
这本书从自己在美国的合作、研究观察,帮助大家打开另一个视野,看看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化机制、未来的产业趋势和正在变化的社会形态,从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制造业的优势,看到我们的新机会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希望不只做投资者,更要做产业协调人。通过帮助美国小微高科技公司与中国强制造大市场对接。积木式创新的特点是协作,以领先科技为基础,创新企业以开放协作的形式迅速拥有了大企业需要的所有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业务繁荣,让企业获得成功。
他指出来中国的长板。为什么iPhone明明可以追求德国品质,却要在中国生产?因为德国根本不知道怎么跟一个先进的科技企业对接。恰恰是中国的制造能力——全球唯一的开放性大规模制造能力是真正的开放创新所必需的。
作者的经验是我们所说的高科技创业公司的“双长制”——有着深厚技术研发背景的科学家和有着丰富市场经验的首席执行官,这两者的结合往往会带来高科技产品对市场的实质性推动。
作者介绍了《拜杜法案》的历史及对美国高科技的影响。有了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有了《拜杜法案》,再加上美国这么多年科研的深厚基础,在过去30年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有着巨大生命力的高科技创新产业机制,这就是今天美国科技驱动创新的原动力。
有些观点很中肯。要去培育市场,培育消费者,小公司可能负担不起,所以对小公司而言,最好的办法不是杀入一片蓝海做开拓者,培育出消费者一个新理念;而是杀入一片红海,利用自己在科技上的领先性,杀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值得学习的一本书。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与中国新机遇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