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_精选读后感700字
是由LYT老师和大儿子安德烈,偶尔有二儿子菲利普的书信往来集结成书的。最开始写信的倡议是妈妈提出的,觉得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深层交流,很开心的一句话是安德烈说三年下来还是挺享受这段书信交流的经历的(虽然他在书里括弧说绝不会告诉妈妈 哈哈)
每封信可能牵扯一些生活片段,引发了一些讨论,辩论或感想吧。零零碎碎中,印象深刻的是中西观念差异。东方文化里是很提倡孔子的仁义礼智信,家庭观念和辈分大小是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很多父母为孩子做大小一切决定,参与孩子的人生极其彻底,也孕育了很多婆媳故事,或者几个家庭里的权力斗争。书里面讲得很搞笑,比如家里来朋友做客,面朝着菲利普,却问LYT老师,他,学什么的? 他,多大啦?可是菲利普已经二十岁了。哈哈哈。这种视角,西方人应该觉得奇特,我们自己习以为常。这让我想起了武志红的巨婴国,那本书光是想一想都压抑,可能需要看到自己的黑暗面太深,实在无法坚持看完。身为东方人,觉得有家庭的温情很重要,一定程度的互相依赖也不尽是缺点,但西方人的独立在很早呈现出来,这可以避免很多成年之间,家庭之间的纠缠,也蛮值得学习的。不是你家和我家的孩纸谁重要,是这个大生存环境下的孩子们。我想,安德烈和菲利普坚持独立自我又关注弱势群体的眼神一定很迷人啊啊。。。
很多书后评论是妈妈们感慨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而孩子不懂,这部分感受我也很抱歉,读的时候没有共鸣,因为实在没有经验...
借着被分享得来的无限卡的时间选择这本书读,还是值得的[爱心][爱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二》_精选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