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_读后感600字
以前看刘震云的名字老跟冯小刚葛优弄在一起,于是就觉得这人也必是一个特能贫特不吝的主。前一段看董卿的朗读者有一集,采访刘震云,没想到眼前的刘震云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说话严谨不啰嗦的很有个性又不失幽默的作家形象,完全颠覆了我的臆断。
当时,他朗读了这本书的一个小片段。私塾先生老汪对“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解释,他说:“高兴个啥,应该是伤心才对。如果身边有朋友,话都说完了,从远方来一人,还不够添堵的呢。恰恰是身边没有能说的着的朋友,才把远方的人当朋友。”有点儿意思,也有点儿道理,我当时这么想。
现在,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为什么刘震云当时要选书里的这一段来念。这一段实际上就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吴摩西也好,牛爱国也好,还是书里的老张老王也好,除了谋生计以外,都在找能说的着的朋友。说的着的朋友,遇到事儿能商量,高兴时能分享,有事没事说说话也心里豁亮。但是,说的着的人哪那么好找啊?所以,他们就一直找,拼命找。书都结尾了,还在找。他们找的很累,也很孤独。人生在世大多如此!
这本书的语言都是大实话,但是还特逗,让你老想笑,内容又挺苦,所以老是处于一种面部要笑,内心又酸的状态。而且觉得结尾没完。我觉得牛爱国也得找。因为我也想知道吴摩西让孙子找巧玲,想问她一句话,是啥?也想知道章楚红见牛爱国答应带她私奔后,说如果真跑成了,要告诉牛爱国一句话,又是啥?真的想知道,所以得找,赶紧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句顶一万句》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