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读后感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

作者:史幼波

《中庸》是儒家四书之一,被后世称为“孔门心法”,在儒家道统与法统的传承中,有着其它典籍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其要旨在于,如何时时回到“喜怒哀乐之未发”的心性本然状态,去开启人人本具的内在光明德性,从而在内修与外用上,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圣人境界。本书根据史幼波老师所开讲的《中庸》系列录音整理而成,语言生动活泼,文意深入浅出,并且旁证于佛道两家,提炼出中华传统心性之学的精髓,为现代人安身立命,乃至共同面对人类未来的命运,提供了宝贵的智慧与道路。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在线阅读地址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读后感 第(1)篇

大师风范

下面是一个结论:“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达到天人合一,即上合于天道、下合于人道,他的言行举止就已经是天之道、天之法、天之德的显现。也就是说,他不动则已,一动就会给世世代代的后人指引道路;他表现出的任何行为举止,都会被天下的后世人所效法;他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后世人遵循的原则。

大家想一想,学好了这一套东西,真的是太厉害了!我们如果遇见这样的人,会有什么感觉?

很多人就会想,在这么高明的人面前,是不是会有自卑感、压抑感啊?不会!为什么呢?这里说了嘛,“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他不会给人任何压抑感,远远地看着他,你会对他充满期待;靠近了和他在一起,你也永远不会厌倦,希望永远待在他身边,永远沐浴在他的光辉之下。这样行中庸之道的君子,他永远给人以光明的、温暖的感召力,没有一点压力。大家想一想,做人做到这个份儿上,那是非常非常难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真正修养到位的人,一定是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于一体的。人生修养没有到位,知识学问就不可能成为生命饱满健朗的支撑。

中国的传统文化,必须落实在自己的心性修养上面,才有人格的力量。所有的国学经典,儒家的“四书五经”也好,佛教《大藏经》里的经典也好,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经》也好,我们去参究学修,最终落实下来,都不是知道和记得其中的多少知识点,而是要把这些理念化在我们的身心性命上,使它们真正起到滋养我们身心性命的作用。

我们从《论语》里看孔夫子的形象,看孔夫子的日常生活,看他在颜回、子贡、子路这些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都是活泼生动的日常生活的体现。这才是大师风范!《论语》中还记载了孔夫子和他儿子孔鲤的关系,你看孔夫子和他周围的人,包括和他的亲人相处,那真正是让人感到“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啊!真正把传统文化变成养分,滋养了整个生命的人,和那些把文化当成知识装在肚子里,变成金饭碗或者名利地位的人,完全是两回事啊!

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大师、大德,他们的人格力量无处不感化人们、打动人们。无论远近亲疏,人们都会感受到他的博大心胸、无私人格,人人都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孔门心法,中道而行:史幼波《中庸》讲记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