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500字
书末附录的大历史观黄老先去说的很真挚,黄老看问题所占的高度可见一斑。
主要通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探索与挣扎来反应出明清时代的社会形态造就的时代悲哀,处于这个悲哀时代之中的人们也无法幸免——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俞大猷、李贽
明代统治主要依赖道德,很多事情都要翻译成道德语言加以解决,官员微薄的俸禄,指望道德能够约束官员使其忽然温饱问题,反到适得其反,《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凡能先用法律及技术解决的问题,不要先就扯上了一个道德问题。因为道德是一切意义的根源,不能分割,也不便妥协。如果道德上的争执持久不能解决,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则迟早必导致于战争。财政制度的低效,制度上的先天缺陷和禁锢,使得很多人的努力只能是给这座大厦修补边边角角而已。
黄老先去是想探究中国近代由先进变成落后的缘由……在大历史观中也阐述了现代一些先进的现代化国家的变革历程及其付出的代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精选读后感_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