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围城》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围城》_精选读后感1100字

《围城》这本小说在作为当代文学大师钱钟书的小说,在中国非常知名,里面的一句话:“婚姻就像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尤其著名。这本书中对人物的刻画,对婚姻观的描写和对环境的塑造都尤为深刻,一连串的排比句也是生动形象。
方鸿渐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理想主义者,有很强的书生骨气但行为懒散。能说会道,但是办起事来“全无用处”。在国外不求上进,买了个假文凭回来,在现实中屡屡碰壁。在资助留学的前岳丈家当个小职员混沌度日,然后又闹翻了。在苏文纨的“追求”下不敢直言,受人掣肘,而且还和唐晓芙分道扬镳,最后和孙柔嘉也闹得不欢而散。反倒靠着“情敌”赵辛楣,去三闾大学应聘教书,去华美新闻社,去内地,去上海,自己却“毫无气节”。综上来看,感觉方鸿渐是一个非常高配的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缩影:遇见困难就想退缩,说起话来舌灿莲花。没有骨气给自己争口气,但是对别人的攻击却非常“好面子”。一方面处处维护自己知识分子的尊严,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却解决不了问题。一方面处处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另一方面又生怕别人拆穿他的假文凭。
钱老对婚姻的描写入木三分,对感情和婚姻看得非常透彻。方鸿渐的婚姻不幸福,原因不仅仅是对唐晓芙的爱而不得,也有他们各自家庭的原因。比如说,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对于夫妇的影响非常深厚。方鸿渐是乡绅家庭出身,有种知识分子的讲究,和对女人的世俗看法,还有各种其他的习俗习惯。孙柔嘉出身城里,不算大富大贵,但也是当时的大学毕业,对乡下世俗自然看不过眼,而且渴望经济上的独立。本来这些并不致命,致命的是两个人都有一批“亲朋好友”拉帮结伙互相攻击。方鸿渐这边,赵辛楣想拉她去重庆,父母想留孙柔嘉在家里赚钱。孙柔嘉这边,姑母想在上海帮方鸿渐在自己公司找事情,而奶妈也一直煽风点火。加上两人本来就心有芥蒂,自然天天吵架,不欢而散。
此外,小说对于环境的刻画也非常成功,比如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去三闾大学的路上和三闾大学的校园里。里面既有李梅亭的小气刻薄,也有韩学愈的“大假似真”,既有范小姐的土气,也有汪太太的心机,就像一锅大杂烩,把那种自私自利和以假乱真描绘得非常清楚。
这篇小说不长,而且语音有些晦涩,中心也不太明朗,第一遍并没有看懂。看了一遍电视剧,反过来看,才觉得有一点明晰。小说取名“围城”,方鸿渐结婚是“围城”,方鸿渐工作也是“围城”,方鸿渐走到哪都“想出来”,就像一只鸟,刚刚飞出一座牢笼,又飞入了另一座牢笼。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围城》_精选读后感_11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