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_精选读后感700字
不可复制的越狱永不熄灭的希望
28年同一监狱,同一牢房,在百年前的墙壁上挖洞,躲过警方的层层封锁而出境,今天看来毫无可能,不可复制、近乎童话的故事,何以日久弥新地震撼人心,成为永恒的经典呢?
是的,经典。困境是人类亲密的朋友,每个人都有自我的肖申克。在黑暗里,绝望中,能否象安迪一样,坚定持久地忍耐,周密细致地计划、坚持不懈地行动?
一位诗人曾说过,两个囚徒望向窗外,一个看到头顶灿烂的星空,一个看到脚下满地的泥泞。
安迪,是脱离樊笼的鸟儿,是自由自在的召唤,是美好向往与踏实求索的协奏曲,是希望之光战胜艰难困苦的嘹亮凯歌,是不论身处何方心头不息的火焰。安迪,是所有人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救赎是个美妙的字眼,却不会无故青睐任何人。一些囚徒一进肖申克便趴下了,许多人日消月磨后躺倒了,挺立到底的,必是精神世界无比独立强大,心中有美好的人。安迪播放乐曲,雕琢石头赠人的画面温馨甜美。感受美好,追求美好,充满希望,拥有力量,教育家蔡元培曾提出“美育代宗教”。
没有一技之长生存,没有广博学识支撑,救赎也只是个空洞的字眼。木心说不做爬行动物,做飞行动物,学识便是羽翼,成全飞行的根本。
电影里细化布鲁克斯的故事,很成功,与安迪、雷德的故事形成强烈对比。体制化,是个泛化的词语。有形的高墙,制度规范的框定,自我内心的禁锢,是体制化的三层递进因素,一层高过一层,挡住了风雨潮汐也挡住了日月星辰。
层层高墙,腥风血雨,安迪,守护好自己的希望之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肖申克的救赎》_精选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