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黑箱:日本之耻》_读后感_800字

《黑箱:日本之耻》_读后感800字

2019年12月18日,伊藤诗织获得胜诉。
胜诉后一日再来读本书有种特别的感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作者所描述的那个“黑箱”被完全打破了。就像是作者自己在书中对于新修法案中不合理的地方提出的控诉与质疑一样,距离受害者能够成功发声并且获得应该有的审判,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
回到本书,作者本人为新闻专业出身,本书语言也具备了相应特色。家庭出身到事件发生前的部分描写极为精炼。但是第三、四章,在事件发生后许久来看仍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对于作者少时留学但是完全不具备任何性犯罪处理常识表示惊讶,也对于因为之后的不当操作而导致的取证、诉讼艰难表示遗憾。但是后半部分的焦点集中在日本司法乃至社会本身的顽疾,提出问题,质问疑点,指出应该改进的方向,这一部分的叙述非常流畅。作者以受害者的身份(尽管她本人很讨厌这种说法)站出来,呼吁社会不要忽视“房间里的大象”,直面日本社会中避而不谈的性犯罪,勇气可嘉。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诚如律师所言“这是电视剧情节一般的事件”,但是对于作者而言打破了自己日常生活的案件,却依赖着“电视剧的”政治牵扯而引发关注,再返回来追究案件本身。但是无论受害者、加害者是什么样的身份,作为社会人,应该追究的都仅仅是真相。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对于性犯罪的预防宣传)为什么这样的事情发生后我们的社会对此视而不见?(司法对于性犯罪的模糊与漏洞)
本书中所提到的黑箱,在我看来有三重含义。书中所提到的,仅有受害者与加害者二人的事件发生场所,是一个不为外人所知也难以审判的黑箱。另外,受害者在巨大压力或者药物作用下,将自己的精神完全脱离了正在发生的事件,这也可以看做精神上的黑箱。最重要的是,案件发生在一个审判不能够透明公示,且人们闭口不提已经发生的事实的文化中,这种模糊化性犯罪,甚至在日语词汇中找不到合适表述的文化,才是本书最力图打破的黑箱。
但是很可惜的是,直至今日,黑箱仍然没有被打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黑箱:日本之耻》_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