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_读后感_27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_读后感2700字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不是一本纯鸡汤的书,完整的读完会认为受益非浅。

生活中多少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存在于自身的缺点,把此书读完以后,我认为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客观地审视自己的情况。

1,关于成熟的心智

过去,我认为能让自己快乐的方式是满足当下,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就不会有太多的狂妄的困惑,但是书中分享到:“我们永远不会知道某些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因为我们从未拥有这项技能,所以不可能有亲身体会”,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怕自己自制力不够,所以远离某些东西或者向自己尽量不要有太多的欲望,但是释放的欲望使人成长的动力,所以,是贪婪还是动力,可以建立在我们对一个事情的客观审视之上,用开放的学习心态,培养自己更多的技能,而不是限制自己的成长空间。

现在流行把性格分为四种颜色,像红色性格代表的是热情,但是也代表过分感性不够理智。审视书中的观点,我认为非常的有帮助:“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别总是抱怨你所在的客观环境太恶劣,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客观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失败者永远没有机会,了解成功的真相人,最容易受自身经验的限制,而不曾有哪怕一点点成功经验的人更无从摆脱自身的局限”。这或许是略有矛盾的地方,我既然没有体验过,我就不可能知道何为成功的解决方法在没有体验过成功之前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摆脱目前的困境呢,这不是1+1等于2没有公式可言,所以“心智的重要性就在于心智成熟的人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到无需轻视精力进行思考就得到深刻的体会”。愿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心智成熟的人。

2,关于我们为何需要学习

过去我认为学习是有尽头的,当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会觉得,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其他问题了,可是慢慢会发现,学习并没有尽头,因为越了解得多,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过去我也曾陷入到底需不需要无止境的提升自己的知识领域的困惑当中,书中有一句话话非常好的总结了拒绝学习的弊端:“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既然对学习的好处无从了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所以:

1)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了极致而已。

2)请相信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在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会为之改变。

3)掌握了一个新的技能,就感觉自己重生了一次。

过去认为,学习是有尽头的自己,也慢慢在工作的不断学习当中不断成长,对书中很多总结颇有同感。

3,关于独立性思考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如果我想学习,但是老师的授课方式并不能吸引到我,我很容易就会对这个学科失去兴趣,以前班主任总会把这个观点来抨击我们“如果你仅仅凭老师讲课是否优秀来推脱自己成绩不好这个事实,这样只是借口”。我们慢慢长大就会发现。这是以前读书时候老师用来哄我们的话,我们进入的学校很大程度已经决定了我们的师资水平,以及我们是否能进入的尖子班也决定了我们当下的师资质量是否是最高的。所以老师的授课水平,当然影响了学生的成绩。只是在我们还在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并不能对我们的老师是谁做出选择,但是当我们工作以后,生活当中的老师的选择就存在了非常大的自主空间。书中有一个非常在理的结论,“当教师不用心的时候,优秀的学生会离他而去,这样的学生很好‘对付’,他们甚至依然给予教师足够的‘尊重’,其实越差的学生越可能产生崇拜心理,这个看起来很吊诡的现象,其实非常的正常,当然你不能差到低于学生的平均水平”。

所以值得独立思考的点,可以在于当下的教师的授课风格,是否符合我的学习习惯,如果不符合我是否有更换教师的可能性,如果没有我是否有通过自主学习依然能拿到高分的可能性,同时教师也该反思一个点,就是我是否真的如此优秀?看看我是否能够hold得住优秀的学生也能得出答案。

书中也举了另外一个自证预言,一家银行本来运作的很正常,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出现了这家银行要倒闭的流,流言越传越广,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有人为防意外而跑到银行把自己的存款提走,恐慌情绪蔓延,并且变得愈加真实,更多的人冲进银行提走自己的存款,最终挤兑发生了,银行真的倒闭了。

所以是有这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还是因为恐惧这样的结果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有的时候在生活当中,确实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高中数学学过命题的四种状态,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风否命题,原命题为真逆命题不一定为真,否命体不一定为真,逆否命题,不一定为真,这也是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

用一段非常认同的话,来回应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权威,不一定等于正确进一步要明白就算权威正确也只是权威表达的正确,而非正确属于权威,权威只是权威,正确就是正确,他们俩什么时候都不是一回事”。

4,工作当中,容易让人困扰并且值得思考和明白的点。

如下摘抄很实用,献给身边正在奋斗的伙伴们。

1)任何一个部门的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都是显性的,是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看得见的,而下属之间成员之间往往不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更容易共同看到上司的缺点,而那些不停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基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过是把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

2)做得多了,自然就能擅长,擅长了,自然就能做得比别人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自然就能起来了,然后更喜欢做,更擅长。。进入良性循环,所以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把事做好了才有兴趣。

3)所谓情商,从根源上朴素地看,还是思考能力的问题

读书的时候,优秀就是当下或者阶段性的成绩,毕业的时候,优秀就是一直学习和无止境地成长——喜欢某件事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不是因为没有兴趣所以学不好,是因为学不好所以没有兴趣,而所谓心智成熟的思考独立人士——应该具备通过自学掌握任何一门知识,确实不容易,但是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书中也给予了提升自我的方法,对抗“选择性输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借助我们最好的记录工具,纸和笔——有条件的话最好固定一段时间来把那些目前暂时无法理解的支持的反对党无所谓的论点和观点记录下来,对无法理解的写下自己当时的困惑,对支持的记录几个理由或者实例;或反对的同样具有几个理由或者实例,甚至对于那些无所谓的,也记录其原因。一个有着这样良好记录喜欢的人会获得他人无法拥有的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反刍”,这种“反刍”能力是我们避免成为选择性输入受害者里的重要保障。

加油,共勉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_读后感_2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