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_精选读后感3500字
其实想打3.5星,因为没有这个选择,本来打了4星,但到了第七章,忍无可忍回来减掉一星。看到该书居然综合评分9.2, 觉得猫大愿望成真,果然理想主义者都死去了,范闲成为活得最滋润的人,希望此书仅是因为借了电视剧的东风。
从宏观来说,庆余年立意深远,巧思妙想,开篇体现的大局观十分引人入胜,可惜作为一部完整的小说,此书在细节描写上过于累赘,且前后矛盾,虎头蛇尾,从讨论人类历史进程,科技发展是否真的造福人类,封建统治下各种弊端等值得深思的话题落到了报私仇的成功,范闲成为天下共主的爽文结局。对于自私虚伪无情的男主借作者的笔,仅凭出身的各种阶级优势,欺世盗名,满手血债,还能幸福美满权倾天下过一生,实在令人不痛快。
该书最大的吸引点,是作者借小说背景直抒自己的政治观和对人性的探讨,言论之大胆,不乏独特见解。而背景构思也很巧妙,比如穿越到未来居然还是一个更落后的社会,神庙的想法,五竹的身份,还有箱子,各种脑洞妙不可言。 书中的角色大都个性鲜明,无论男女角色,提起名字总能想到其性格特征,其中个人魅力突出者如陈萍萍,王启年,海棠朵朵,范若若等都深得我心。
整体故事背景在最后谜底揭晓时让人拍案叫绝,这应该是猫腻最初又埋藏最深的伏笔,又让一切的谜团都变得顺理成章。可惜的是神庙的科技还停留在现代人能理解的水平。正如古人无法想象现代科技,我们也无法想象到人类灭亡那一刻人类科技将会发现到何种程度。为了逃避这一点,作者不敢详细描述神庙内的展览。作者以文青眼光论科技,大脑洞可以,但具体操作却捉襟见肘。范闲之所以对神庙无所畏惧,是因为作者笔下的神庙展现的科技完全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人们的理解范围之内,但如果神庙是公元三千年以后的人类留下来的,以当今科技发展的速度,其时神庙的科技对于范闲何尝不是神一般的存在?(至少也是外星人一般的存在)。但个人认为这个bug在大脑洞的惊艳之下还是可以被忽略掉。
全书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在作者反复矛盾的叙述下最后落点到斗争目的只为报私仇,其代价从小处看是牺牲了无数小人物的性命,从大处看是阻碍了全国实现统一的进程(某程度上让叶轻眉最小的一个目标都落空了)。而其时庆帝已老,本来就没几年活了,作者又一再强调他统治期间国富民强,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导致这种复仇让人感觉实在意义不大。最糟糕的是这个结尾导致了前面所有作者对于时局指桑骂槐的讽刺都失去了意义。本来前面一直觉得作者算是个明白人,最后发现他也只是为了抱怨而抱怨,谴责了一切的政治家和政治形态,却提不出一个自己相信的解决方案和支持的立场。
另外一点令我中途数度弃书是作者的中庸写法。经常的设计是先让主角表现一段勇敢无畏,凛然大义,骂大街调侃,深情款款,感人肺腑,让读者被深陷其中,然后笔锋一转,解释说其实主角本质上只为私利,只是发泄,只是为了糊弄对方。如此反复,却能糊弄部分读者自动忽略后者只取前者并无条件为维护主角,同时又能为主角一系列并不高大上的行为和作者无法自圆其说的部分留好余地。这种伪善伪恶导致读者无法畅快淋漓的建立对书中人物的好感,所有的美好的人性和关系都在转眼间就被打破,从一开始每次为范闲捏一把汗到最后觉得谁输谁赢都无所谓,如果庆帝不是如此残忍的对待陈萍萍,简直希望他一手把范闲拍死直接统一全国算了。
读庆余年,可以看到很多旧书的影子,最明显的两本是红楼梦和寻秦记。范家姐妹丫鬟,中间有一大段言情小说桥段,家长里短,活脱脱一个大观园。而整体故事,包括穿越,范闲跟女人们的情事,随口掉现代语,以诗句取悦女人,范闲跟三皇子的师徒关系,跟贺的敌对关系,都处处可见寻秦记的痕迹。而武功方面的处理则非常的古龙,无需合乎常理,小李飞刀一出,随便说有多强大就多强大,八品九品大宗师,如同平湖百晓生的兵器谱,说你比不上就比不上,偶有例外,便是所谓小手段。
小说中间有大篇幅的拖沓凑字数,重复的抒情,与主线无关的描写,和累赘的解释。比如解释人物动机,结构通常是,因为原因1, 也因为原因2, 也因为原因3, 其实1不重要,2也是假的,3也不是真实原因,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4。 总的来说,这本书砍去三分一以上,不失为一篇佳作。
猫腻在中间曾经写到,人物发展到后来已经有自己发展的方向,跳脱了他的控制。可惜从书中完全看不到这一点。作者操纵故事发展的痕迹非常明显,无法通关处一般就用运气和不断对读者洗脑的人物性格来搞定。例如以下几点:
书中所有大人物都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也什么都掩饰不了。就像每个人都有读心术一样,除了庆帝花二十年埋的大坑骗过所有人以外,其他基本没有什么是查不出来的秘密,大事件更是不用查一猜一个准。范闲基本靠他一颗七窍玲珑心能推出所有来龙去脉,从不出错。比如陈萍萍两次让他陷入绝境,他却都能在毫无证据之下准确猜测其用心。庆帝在叶轻眉案中的角色,所有疑点一开始就存在,何须待第二次神庙来人才确定?秦业的疑点也是早就存在的,京都流血夜庆帝是怎么说服陈范二人放过秦的?陈萍萍为什么多年对他完全没有动作?反而疑心把亲生儿子都牺牲了的范建?而到最后所有人疑庆帝,也无需依靠任何实质证据,直接就成定论。陈萍萍安排悬空庙刺杀,如果真的逼到庆帝出手,影子身份必然败露,后续陈萍萍可能什么都干不成就得死去,还会连累范闲,怎么会走这样一步臭棋?刺杀三皇子,以他的安排居然弄得完全像皇后才会弄出来的手笔,而在最后摊牌前却再无对三皇子出手。对范闲开始的希望是切割关系让他能好好活下去,最后竟然是以自己的死来逼他造反,哪来的信心他会成功?另外庆帝培植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文人,用两三年功夫搞个新的特务机构,居然能力都能赶上监察院,后面贺宗纬整段取信度太低,范闲好像对他毫无防备听之任之,但同时又飞扬跋扈毫不讲理,就是要逼贺往死里整自己。同一时间陈萍萍连十家村都能查出来,却查不出贺宗纬的行动而让他最后挖到了高达,实在匪夷所思。
书中描述范闲特别容易得人心,但其他的人物其实也不遑多让。无论是秦老爷子,大公主,庆帝,陈萍萍,其他的大宗师,除了一早埋下的钉子,有哪个不是下属对他们死心塌地,愿意生命相付的?当文中不断的描述所有阴谋家在这方面具有相同的手段与能力的同时,范闲的个人魅力就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了。到最后只能看到范闲赢在了主角光环,他母亲种下的各种果实,以及虚伪自私冷血的个性。
通过陈萍萍之口,确认庆帝的新政全是昏招,另外的已知事实是长公主一直私吞内库培植自己力量,朝廷分党分派明争暗斗内耗严重,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手段完全失败,最后大东山之变他清除了庆国至少三分一的最强势力。处处显示他是个王者阴谋家军事家却是个青铜治国者,但作者又借范若若一句话肯定十几年来南庆依然国富民强他还是明君。
范闲这个主角,性格自相矛盾处太多,比如惜命和勇敢直面的对比,情节上没有太感受到。所谓惜命阶段主动发起的战斗并不少,对长公主,二皇子从不与委蛇,护送肖恩更是多番设计,到最后救肖恩单挑两大高手也是九死一生,而勇气阶段救人逼宫只是被逼得无计可施的唯一选择,当时宫内并无高手,城外却有叶秦两家,一旦进城更成死局。作者屡次说不喜欢范闲,但不喜欢的人不但当上主角而且各种光环加身,喜欢的陈萍萍结局如此悲惨,作者的矛盾之处,何尝又不是范闲本人性格。范闲因一而再,再而三的抄袭而窃取诗圣之名的,纵然百般开脱非他本意,但最后他也安之若素的享受各种福利,而且乐此不疲,到最后多次大言不惭全都是他的作品。另外作者既希望女性思想独立又希望人人都爱范闲并接受范闲风流,结果只能让最独立的两位女性孑然一身,而妻子林婉儿却还是典型封建女子形象,情节越发展她越暗淡无关。同样满足男人的私心,黄易的处理简单许多,项少龙对女人有情有义(并非如范闲只落在文字层面的排序牺牲而实际行动上的多番利用设计),他屡次为不同女人冒生命危险,尊重她们,战国的背景也让女性自觉接受三妻四妾的设定,可谓双方都甘之如饴。
虽然毛病不少,无可否认庆余年还是瑕不掩瑜,全书有几处非常精彩,包括庆帝之计谋深远,从对付叶轻眉,到搞定大宗师和各派反对势力,从故事一开始就埋下伏笔,而且都是实打实的阴谋设计而非运气,陈萍萍各种设计到赴死,刺激范闲直面大boss,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虽然范闲必须赶不及回去,赶得及便是个死局,但是范闲最终从被动到主动选择站在庆帝对立面这个转折点还是颇具说服力)。如果不是网络小说形式而导致的各种潜在利益因素,相信成品会优秀很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庆余年》_精选读后感_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