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_读后感_700字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_读后感700字

乾隆盛世,看似社会稳定,皇权集中,国库充盈。实际上,乾隆时期的经济、军事、国家治理制度等已被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远远超出,国内各级官员贪腐盛行,百姓穷困潦倒,仿佛一件外表光鲜亮丽、里面破旧不堪的老机器在艰难运转一样。可惜的是,乾隆皇帝在驭臣治民方面太过出色,而在放眼看世界谦虚学习方面过于膨胀,因此乾隆皇帝在对各级官员、士子、百姓等以反清为由大兴文字狱,无中生有,草木皆兵,手段手法等残酷远胜其父其祖。但乾隆皇帝在国外先进的工业制品、军事装备等漂洋过海摆在眼前却无动于衷,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乾隆的盛世,一半是由于清王朝的择优立储原则,一半是由于历史的偶然性,素质一流的三位皇帝实现了政治接力,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多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乾隆登基之时,康熙和雍正在制度上实现了摊丁入亩、养廉银、密折制度、军机处等一系列宝贵的创新,为乾隆铺设了驶往全盛的轨道。乾隆一朝的内政外交大方针,一秉父祖遗轨,并没有大的制度创新。只不过他出色的实践能力使这些大政方针落实得恰到好处。
同时,盛世带给乾隆的自满自大使中国错失了世界给中国的最后机会,埋下了落后挨打和屈辱的种子。
有人说,人治之下的中国之所以多灾多难,主要原因就是统治者素质大多平庸低下,偶尔出现几个雄才大略者,也是忽起忽落,难以持续,前代积累的统治成果很容易被下一代某个轻率的错误葬送殆尽。所以,假如乾隆时代能多了解一些世界,能与英国发展贸易,引进先进大炮火枪等装备,防范英国的鸦片计划等等,也许历史就改写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_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