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读后感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

作者:岳南

本书是《南渡北归》第一部,描述了抗战爆发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的生活,以及从敌占区流亡西南的故事。时间从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始,继之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长沙后昆明、蒙自办学的岁月,同时涉及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在抗战烽火中艰难跋涉的历程。突出地描写了蔡元培、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冯友兰等大知识分子的生活、学术、精神与情操,搜罗宏富,规模宏大,意旨宏远,堪称中国知识分子抗战时期的群雕。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在线阅读地址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读后感 第(1)篇

南渡北归之一部“南渡”读后感
此书是基于抗战时期大背景之下,以傅斯年及其领导的中研院史语所为主线,讲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名校及其教授在此期间内牵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故事。
此书一是让读者对此时期国内文化名流及其南迁途中艰苦卓绝的生活轨迹有所管窥;二是令人感慨值此国破家亡之际,民国时期诸大师仍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笔耕不辍,教书育人,埋首苦研,以文人之方式力求报国,着力让中华民国文化及精神在世界之林中有所展露;三是使人深思何以此时期国内陆续出现诸多名师大家?思之有三:1.得益于“同治中兴”时期中兴名臣曾国藩首倡、李鸿章推广的选派诸子遣送外国留学,学习外国技艺和思想,组建京师学堂教育等举措(从《曾国藩”一书中知之);2.根源于仁人志士奋发图强,欲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通过学习国外新兴的技术和思想谋变图存,乃有此文化欣欣向荣之景象;3.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比较宽松,未有强势的思想钳制,各类民主、自由、科学、改革思想百花齐放,犹如战国后期百家争鸣之局面,真应了“乱世出英雄”之语也。
然诚如一读者所言,此书着重讲述了以傅斯年为首及其麾下李济、梁思永、吴金鼎等史语所同仁在抗战时期考古之成就(概因作者岳南为考古协会副会长?),穿插讲述了陈寅恪、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梅贻琦等大师的奇闻逸事,牵涉过广,常读之一事未尽却再述其他,绕一大圈后再回到十几页前所言之事,实在有点令人心累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是因为我阅读层次不够?),对各大师的生活经历介绍不少,但其思想成果及文化成就却言之未深,此其缺憾也。
虽有优有劣,但所获毕竟优大于劣,阅毕对此时期国内文化名流及其发展有所概识,亦为当时国人之不屈、坚忍、图存之精神所感佩,未枉读此书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渡北归·南渡(增订版)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