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牡丹亭(插图版)(中国古典四大名剧)》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牡丹亭(典藏) 读后感 第(1)篇经典之书,先点一个赞。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用柔缓的文笔描写了一对有情人。杜丽娘游春惊梦而生情,怀情而早逝,柳梦梅因梦而赶考。一人一鬼因情而聚,鬼为情而没有去投生,人为鬼而掘墓,鬼终于变成活人,两人结为夫妻。
杜丽娘的父亲杜宝是一个封建学士,做官为朝廷效力,鞠躬尽瘁。但他在为父方面却不如人意,对女儿要求针线和读书,却没有从思想上关心女儿,让一个二八怀春的女儿死守闺房。对女儿的死他也很伤心难过,但对女儿的起死复生没有惊喜只有愤怒,对女儿梦里寻找情人难以容忍。女儿复活,女婿高中状元,在杜宝心中,仍然是违常违纲,难以接受。好在人之本情,他对杜丽娘有着父女之间本能之爱,当看到杜丽娘伤心而身体状态突变,担心再次失去女儿,便认了女儿女婿,一家人终于团圆。
柳梦梅是名门之后,但到他时家已清贫,他以守果园为生。不甘心自己一身被埋没,他设法到临安赶考,以求走仕途之路。路遇梅花庵,看到杜丽娘的画像,是梦中之人,便日夜思换,真情感动杜丽娘,人鬼缠绵。他为杜丽娘掘墓,使她得以复生,他寻找杜宝以免杜丽娘担心父亲的安危,他借助人脉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没有想依附杜宝的权势求荣华富贵。柳梦梅与杜丽娘有真爱,他希望通过金榜题名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生活,他做到了。
杜丽娘是个大家闺秀,生得貌美,针线和诗书画俱佳。在青春年华之季,没有像普通女子一样经媒妁之言订终身,而是一个春梦便认定了柳梦梅,并且因情而死,因情而复生。她做鬼时可以依真性情与柳梦梅卿卿我我,复做人时便丢不开礼教,希望柳梦梅榜上有名,到时候某个一官半职,好与父亲交代,应了这桩婚事。
汤显祖写出这样一出戏曲,在当时是一个轰动,为男尊女卑、受父母之命的婚约发起了挑战。爱情应当两厢情愿,情投意合是婚姻的基础,坚持心中所感,勇于为自己的幸福去努力,是时代的进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牡丹亭(典藏)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