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行》_读后感600字
白夜行——自由之鉴
不想从爱情,推理或者情节设置的角度来回顾这个小说,更倾向于把它评价为一面镜子:一面自由的,映射读者内心的镜子。
东野奎吾在这部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心理描写的留白使得人物和事件更加客观而富有发展性。贯穿始终的十几起案件,真的都是雪穗和亮司所为吗?文中其实并没有确定的字眼,一切都是苦于缺少证据的侦探和警察的猜想。对于这些推理,读者相信哪些,相信多少,取决于自己的意愿。雪穗被伪造成意外死亡的亲生母亲真的是她所杀吗?对雪穗有恩情的养母是被恰巧在大阪的桐原杀害吗?对于更恶和最恶的理解程度的深浅,使得读者在我意愿中看见自己的心境。
再者,雪穗和桐原之间的关系是爱情,还是更倾向于互利共生,同样取决于读者的性情。浪漫主义愿意把这看成绝望却坚守的爱情挽歌,现实主义则要计较桐原义无反顾的死和雪穗最后的不再回头。
但总之这是一面自由的镜子,读者自由选择自己的判断,主角也自由选择自己追求的价值,并且自由到最终都未受到法律的束缚。对于恶的开明,包括理解,包容以至救赎。从理解的角度,桐原和雪穗如行走于白夜的一生起始于以恶治恶的初衷,是他们所选择的价值追求使然,这是他们的自由。然而他们忽略了人的社会性,因此走上了伤害无辜的反社会道路。
阅读果真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自己是什么样子看见的文学作品就是什么样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夜行》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