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_精选读后感700字
《围城》表面是在写婚姻像是被围困的城堡,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而实质上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对抗战时期迷茫的知识分子,麻木的普通民众和社会百态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围城》虽然写于七十年前,但是其中对社会百态的描写,今天读起来没有感到有隔阂,仿佛就是现在的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方鸿渐。他是一个懦弱、无能、渴望着新生活但是却没有反抗旧势力的勇气,是一个善良宽厚但是全无用处的人。他的人生轨迹是被别人安排的,从念书到出洋留学,从到三闾大学教书到跟柔佳结婚,都不是出自自己的决定。唯一的追求是唐小姐,但是因为自己的懦弱和斑斑劣迹而错失。方鸿渐是可悲的,但是我觉得他并不值得同情。我在方鸿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就是方鸿渐式的人。
如果方鸿渐在留洋时认真读书,得到真正的博士头衔,回国后即便时局日益艰难总还可以找到正经工作,自食其力。如果方鸿渐能够洁身自好,不在客船上调戏鲍小姐,不在鲍小姐走后又转投苏小姐,也许他那样一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巧言善辩的人在面对唐小姐那样一个可爱的纯情女孩时就不会被羞辱。如果方鸿渐不那么懦弱,有理想又不敢反叛,他和柔佳的婚姻也许不会是个悲剧。
读《围城》更多的是被方鸿渐触动,方鸿渐是个很好的反面例子。迷茫的知识分子在那样的环境下也许天然地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对于我来说,我所处的环境是可以的。不要做方鸿渐式的人物。不要被命运裹挟着浑浑噩噩,勇敢刚强,扼住命运的咽喉,自己强大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围城》_精选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