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后感_600字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后感600字

《万历十五年》从一个历史的横断面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官僚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理念,揭示了一个朝代走向没落的根由所在。以四书五经为教条,以至善至恶为评判标准,以伦理道德掩盖是非曲正,伪善大行其道,政治生态腐朽没落,上至皇帝下至庶民,无不成为制度的牺牲品,“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以至法制不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武备松驰,经济不振,国家不兴,偶尔有几个正直无私的人物想力挽狂澜,但仍然以悲剧命运收场,一个王朝走向败亡也无可避免。反观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清剿了当时“法古”、“循礼”的复古势力,秦国在战国群雄中横空出世,一统华夏成就不世功业,但其苛刑峻法却是大秦帝国昙花一现的重要原因,令人为之扼腕叹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如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与德治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乃是应有之义。同时,宋、明两朝从繁荣走向衰亡,与其重文轻武有直接关系,所以,一个国家的强大,文治武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当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军事,都需要制度的设计安排,所以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只有伟大的制度才能诞生伟大的国家。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万历十五年(精装版)》_读后感_6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