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_读后感_1000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_读后感1000字

作者的前著《人类简史》结构上基本沿袭了贾蒙德先生的《枪炮,钢铁和病菌》,两位人类史学者都属百科全书派知识分子,拥有近乎完备的知识结构,作品基本上都反映了“知识本为一体”的观点。贾蒙德先生的大作创立了大口径人类史的新写法,体系囊括之广,令人惊叹,属于由0到1的首创,赫拉利的后作沿袭了这种大口径,跨学科,跨门类,知识集成的写作方式,且得益于生物工程,人类分子学,量子物理,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发展带来的全新知识体验,极大的拓展了人类史的边界,可以说完成了由1到2的人类史学拓展,至于该本《未来简史》,本来并无太大兴趣,但庆幸还是读完了全著。作者关于未来的探讨着实吸睛,全书的主线其实是关于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结构的影响,该思想其实引自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是技术不断催化的产物”这一观点(马克思并未说过这句话,这是我的原话,但观点一致),从作者全书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分类,以及作者些许流露出的关于人工智能影响的倾向性来看,作者有社会达尔文主义倾向,作为犹太裔学者,这一点倒着实让人意外,不过也再次印证了罗素先生所说“truth means you are what you are,not what you want you are”,作者关于该主义的逻辑和价值规范基本能够自洽,未走前人的极端,也未呈现启蒙运动时期百科全书派的理想主义,这既取决于技术进步对旧意识形态非必要性因素的削弱,也离不开作者自身系统的知识结构集成。关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介于主观意识,以及主观意识是否真实存在这一点,不太认同作者的观点,而且认为作者否定主观意识存在的论据并不充分,二分心智理论以及临床心理学相关研究可以作出更好的解释,个人更倾向于奥地利学派关于人介于本能和理性之间的哲学理念。关于数据主义,确实很有意思,引人入胜,作者首创了这个说法,但内容并非初创,当今关于人工智能的社会性探讨有大量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的科幻片也早已风靡,溯古的话,还可以探讨至古希腊文化关于真理的界定,即所有的真理都可以用数学来解析,随着技术对人类视野的拓展,这一点确实越发呈现得清晰起来。总体来看,作者关于未来的论述是结合人类社会进化的基石予以展开的,人工智能的产生也缘于人类进化的基石,但又呈现明显的可分离性倾向,令人不得不思考一个有趣的观点,智慧是否必然依托于人类这一特殊的哺乳动物,若把智慧比作真理或客观存在的话,人脑是否必然是其唯一载体,如果否定,那么是人类发现了智慧,还是智慧选择了人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_读后感_10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