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
鲁迅全集(第一卷)读后感 第(1)篇我们如何读鲁迅的杂文?如何看待鲁迅作品的死?我们如何理解鲁迅?我们是否需要鲁迅?关于鲁迅,现在有太多太多的问题。
但我觉得大可不必考虑太多,读鲁迅读鲁迅的杂文不能让你发财,也不会让你找到好工作,除了偶尔与所谓文化人高谈阔论中沾沾自喜的自矜外,几乎没有什么大的用处了。所以当我们无法与他共鸣时就大可不必难为自己了。阅读本身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谁也没说过一个人不读鲁迅,不看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活不下去啦。读鲁迅,是为了人格和心灵的自我丰盈,是聆听一位长者的智慧。不是让自己难受的啦。
当我们终于愿意翻开他的作品?遇到的第一大困难是就对鲁迅的刻板印象,仿佛这个矮矮的小老头永远都是怒发冲冠、横眉冷对的。我们大可不必把他的各种社会地位加上,什么人民战士啦、教育家、思想家啦,就按照自己自我的体验去理解鲁迅的生命感伤,这样去阅读鲁迅,我相信,一定能收获很多。
高中课本里的鲁迅,或者说我们印象中的鲁迅,似乎是一个没有感情的只会尖酸刻薄的讽刺大家,动不动就冷峻、无情鞭挞封建社会黑暗统治。这种高帽子可真是太粗暴太吓人啦。
我觉得阅读鲁迅,当然不仅是鲁迅,阅读所有的文学作品,首先都要明白,作品是人写的,作者也是一个人。鲁迅当然不是一个机器,当然不会只有一种情感,我们印象里,好像把他的温情、感伤、无奈和痛苦等等各种复杂的情感全部归结为冷峻与讽刺,这太粗暴啦。
我真是厌倦了教材中动不动就讽刺封建社会黑暗的统治了,成年人啦,应该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要再人云亦云啦,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啦!
鲁迅的杂文读不懂简直太正常啦,谁能说自己看文学作品有哪一部是完全看得懂的呢?作品在作者停笔的那一刻就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世界啦,不同读者的期待视野肯定是不同的啦!
总而言之,当你能够接纳鲁迅,就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读鲁迅吧!周树人大哥不是人民战士,他是我们的师长,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朋友[可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鲁迅全集(第一卷)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