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棋王》_精选读后感_800字

《棋王》_精选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读《棋王》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就感觉王一生是个天才,自然也就有天才那种痴迷近乎呆的通病,毕竟我们那时读徐迟笔下的陈景润就是这样的。除了对象棋产生了几分钟热情,幻想着如王一生似的横扫冠亚季军的豪迈,并没有别的什么收获。

三十多年后再读《棋王》,则是受到几个月前读的一篇解读阿城的文章,跟王小波一样,阿城又是一位样样精通的全才奇人,音乐,文字,编剧,哲学,木匠,组装汽车……据说王朔曾说,如果要追星,他的偶像就是阿城。

三十多年后再读《棋王》,开始还觉得,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一定会读出一些不同的感受,挖掘出更深层面的东西。但读到后来,还是当成了故事。并没有去分析出什么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深刻内涵。不过,这次印象最深的倒不再是下棋,赢棋,而是王一生对吃的专注,让我感动欲泪的是他妈妈磨的无字棋子,是他赢棋后的痰迷心窍……

三十多年后再读《棋王》,还顺便读了《树王》、《孩子王》。原来就听说阿城的代表作就是“三王”,也一直迷糊后两王有没有读过,这次读过才似乎觉得,后两王并没有读过。

《树王》可能并没有读懂,对肖疙瘩这一人物形象到底要表现什么并不明了,对李立这类人物倒是有些熟悉的感觉,现实中这类人有得是。

《孩子王》自以为有所领悟,认字,知识,表达,真的没有必然因果关系。短短的时间能让王福懂了些东西,倒也没白费“我”的一番苦心,可惜这番苦心却不能被当时所容。

阿城“三王”的大背景也是知青,但与王朔,王小波的作品有所不同,不荒诞,不颓废,也不同于当代文学意义上的伤痕文学,淡淡地读来,就是三个故事,当然,如果愿意思考一下,或许又有新的感悟。这非我所长。

但我也有收获,就是阿城文字的洗炼,精致,确实是文字的工艺品,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棋王》_精选读后感_8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