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_读后感1000字
无意中听到这个理念,起初并不理解,也没有深入思考,只是表面的认为对无用但不舍的物品进行处置。
不知过了多久,再次引起我对这一理念的思考。那一段时间的自己,不知道未来想要干什么,当下的自己却有很多想要去做去学,导致自己同时被多种事所占据着,应付不过来,坚持不下去,怀疑自身,进而恶性循环。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开始深入思考,断舍离真的只是对物品的处置吗?是否也有对精神方面的作用?怀着这一想法,我热切地翻开这本书,进行阅读 ,进而发现,这种思想的核心在于:斩“断”物语,舍“弃”废物,脱“离”执念。从身边的物品到精神层面的一个协同作用,使至身体容器——居住场所到心灵容器——精神世界都达到一种舒适·愉快·必要的状态。对“间”这一概念的阐述,生活场所需要空间,人际交往需要留有空间,精神层面也需要间隙。若任由各类事物随意渗透生活空间,可想而知,我们自身就会变成被困在水槽淤泥口的鲶鱼,感到疲惫不堪。
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但值得注意的是,表面上处置物品,实则是对精神层面的整顿。对物品的断舍离,让身体容器处于舒适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心灵容器,改善精神状态,明确人生方向。正如,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正如,不是简单的“扔东西”,在实施断舍离之前,我们任由自己的物语,购置新的物品,而我们无法舍弃那些无用或是占据我们情感的东西,生活空间被填满,精神世界被牵制,身体与心灵混乱不堪。当执行断舍离时,不仅是物质的减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减少了对物质的执念以及赋予物质的情感,腾出“间”,并注入新鲜的精神情感。
读完后对当下自己的状态进行分析,是否也可以运用这一理念让自己身体心灵不那么的疲惫。我试着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分为兴趣爱好、技能和学习任务。又将其分别分为需长期坚持,短期学习,同时结合此时是否具有学习条件,制定计划,规划时间。当学习的技能或兴趣爱好较为熟练后,再创造条件,分出部分精力到其他的事情上。自己不被诸多事情充斥时,顿时感到轻松很多,方向感也更加明确。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断舍离,有些思想却也相重合,比如“间”的概念,“时间轴”的转换,时间规划和文中对物品的归纳法。如果想要深入实践断舍离,我想还需深入思考,并从身边那些无用但对其抱有执念的物品着手开始。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断舍离》_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