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_精选读后感1200字
读这本书纯粹属于偶然,某次平台的推荐中出现了这本书,同时似乎在别处看到过有人推荐这本书,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的作者,村上春树,在这之前他的一本书我也没读过,即便是被大家推崇的挪威的森林,但这个名字却似乎总是出现在我的视野范围内,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就会成为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所以这些给了我想读一读,了解一下村上的驱动。
总体来说小说还是不错的,两条线很紧凑,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看完以后想到三部电影,美梦成真,人鬼情未了,寻梦环游记。书中两方面的描写留下深刻印象,一是细节的描写,非常之细腻,按说小说多是作者的想象,但是读这些细节描写会让人产生这是一部纪实题材的作品。二是情色描写,却又简单直白,与前面的细节描写感觉判若两人,有点地摊货的感觉,而且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加入这些情色描写,难道是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想表达一下弗洛伊德的某些理论在人性上的体现么?这方面我觉得贾平凹做的很好,当年读废都,时不时的会出现小方块,并注明此处删掉几百字云云,实际上我觉得贾肯定是没写,故意这么写让读者自己去想像,有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比起村上简单粗暴的干呀,插呀不知道唯美多少倍。
如同书中反复出现的任何东西除了它本身,都有一定的隐喻,这部小说其实也是一种隐喻,为了展现这种隐喻借用了超自然的能力。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没有感受也是正常的,只是说明现实生活中没有与小说情节雷同的地方。写到这又有了痛苦的回忆,读书时语文考试总是有这样的阅读理解,让你揣测作者某句话背后的意思,操蛋的是居然有标准答案。
其实我最欣赏书中的大岛这个角色,虽然性选择方面不同于常人,但这不是重点,身患重疾,但并没有自暴自弃,勇于尝试被认为危险但于己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与妇女保护主义者的辩论那段我觉得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这个角色在我理解来看,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正能量,或者给予你无限帮助的好朋友的隐喻,可遇不可求。与大岛相反,卡夫卡的爸爸是所有负能量和压力的代表,书中有两处应该是卡夫卡父亲的形象,无一不是满满的反面形象代表。
最后斗胆评价一番东亚三国的文化产品,仅代表个人意见。众所周知,韩国受明朝的影响颇大,而日本受唐朝的影响巨大,身为正溯的我们身上则留有太多的汉朝的遗迹。感谢如今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使得我们几乎可以随心所欲的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比如韩国的歌舞,电影电视,日本的小说,动漫,中国的抗日神剧和宫廷斗争。我即不哈韩,也不媚日,同时也没有所谓的大国沙文主义,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的确在近几年的文化产品输出方面我们要远远落后他们,而且具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可能就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先改变的价值观,还有就是缺少信仰。追求物质富足无可厚非,但就怕某天我们虽然达到了心目中的物质生活,但精神方面却很是荒芜,由此所有的一切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海边的卡夫卡》_精选读后感_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