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3000字
四年前读这本小说时便喜欢上故事的主人公了。今天不过是重温一下当初读小说时的感受!
《摆渡人》的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Claire Mcfall 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格拉斯哥。格拉斯哥是一座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兴起的工业城市:整齐、严肃的红砖楼四平八稳,方向清晰的街道上外来游客很少,街上来去匆忙的更多的是在这个城市的长居者。《摆渡人》单亲女孩迪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看似略显冰冷、坚硬的环境里。
故事主人公15岁的迪伦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 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
然而,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故事就在这样的转变中延伸开去,惊心动魄中让你明白阅读也是需要有承受力的,在幽暗的世界行走需要看好自己的小心脏。而让你一路受虐一般又迫不及待读下去的背后,隐藏着几个核心的元素,那就是:勇气,影像,灵魂与摆渡!
(一)迪伦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醒来惊恐地离开车厢,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火车的那边隧道的那头寂静无声。她看见了不远的山头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崔斯坦。在崔斯坦如钴禄蓝的眼睛的引领下,迪伦开始寻找逃生。就在迪伦自以为的逃生寻救过程中,她很快得知了自己原来是在这场车祸中丧生了的真相。这时,勇气这个词在迪伦身上显示出了独特而醒目的光芒:15岁的迪伦没有像崔斯坦摆渡的其他亡灵一样大哭大闹,也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她那个年龄孩子的惊慌失措,而是在最初的吃惊痛苦之后,很快开始安静下来,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迪伦在面对死亡、接受生死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气,一样也在她在崔斯坦引渡之下穿过幽暗而危险丛生的荒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山地峡谷与泥沼、暗河众魔鬼凌厉强大的攻势与疯狂恐怖的纠缠追赶,迪伦每一次竭尽全力地挣扎着奔向安全屋,在安全屋中静静地休憩与收整自己,都让读者看到了小小迪伦在仓皇丧生之后,在崔斯坦的保护下对保护自己灵魂得以继续生存的巨大勇气!或许死亡并不可怕,它仅仅是一种意外。而在紧紧护着自己的灵魂穿过荒原终于到达灵魂安放地——阴阳界之后,在众多灵魂都求之不得的乐园里,迪伦居然选择了离开,再一次返回荒原寻找她的摆渡人崔斯坦,以完成她相守在一起的心愿,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勇气;是无与伦比的勇气让迪伦居然在没有摆渡人的困厄中战胜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崔斯坦的身边,完成了他们的重返人间……
肉体的死亡,需要勇气;灵魂的生存亦需要勇气;冒着魂飞魄散的肉体与灵魂的危险以求肉体与灵魂的再生、融合,更需要勇气。在摆渡的过程中,迪伦具有了这样的勇气!
(二)从肉体生命丧生的那一刻,人的灵魂就需要在摆渡人的帮助下,完成从此岸到彼岸(阴阳界)的过程,以便灵魂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与故去的家人团员或等待家人的到来。其间,灵魂需要行走在自己的荒原中,经历种种艰险,要么灵魂得以求生;要么灵魂死亡——真正魂飞魄散,永远从此岸、彼岸世界彻底消失。而在这接踵而来的双重打击与双重危险之后,崔斯坦告诉迪伦——你所要走过的所有荒原的地形、路况以及天气、沿途的景致都是你内心的影像,换一句话说就是这些荒原来自你的内心,是你内心世界的隐射与幻化。所以,迪伦一路的荒原最初总是有那么多那么大的高山,有那么深那么险的峡谷,有那么黑暗、幽深的河流,有那么多阴云密布、狂风大作,而慢慢地迪伦的荒原上也有了阳光,也有了美好的景色,也可以那么早早地顺畅地到达安全屋休息。原来物由心生,我们的心念与心态决定我们的人生,不仅仅在此岸世界,在彼岸世界也一样。做一个快乐与阳光的人,是此岸、彼岸共通的生存法则!
(三)灵魂的有无,一直是一个敏感而带着神秘的话题。《摆渡人》以肉体的死亡开始,以灵魂的求生衍生,以肉体与灵魂高度合一的再生结束,使这样一个带着坚硬、冰凉的故事,有了温度、期待与柔软光亮。如果说迪伦穿过幽暗的荒原,是凭借勇气,是内心的幻化,不如说是迪伦灵魂的一趟旅行:父母的离异、母亲的严苛、好朋友的离开、同学的嘲弄、没有记忆与回忆的父亲,甚至狼狈的穿戴、甚至狼狈的出走,甚至狼狈的火车之行……15
岁的迪伦灵魂是胆怯、冰凉而收藏起来,看不到什么光亮的;从见到崔斯坦——自己灵魂的摆渡人,到在崔斯坦一路的保护之下,穿过荒原完成摆渡,其间迪伦的灵魂在灰暗、低迷、痛苦中,感受到了勇气、温暖与关切,开始慢慢变暖;直到迪伦明白到了分界线摆渡人就彻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开始下一个灵魂的摆渡,就会从自己的灵魂生命中彻底消失,迪伦的灵魂便开始笼罩着一层温情、难舍的东西;再到到了分界点,在崔斯坦不在的时光里,迪伦从一个很老的灵魂中获知了灵魂一样还可以返回荒原,有肉体与灵魂再一次重生的可能,而这种可能也正是她得以与崔斯坦相守在一起的唯一机会,迪伦于是决定重返寻找崔斯坦。迪伦的灵魂在打开分界门的那一刹,便打开了自己灵魂的大门,将阳光、光明与爱照射进了灵魂,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灵魂重生!
(四)从此岸到彼岸,需要摆渡;从肉体的死到灵魂的求生,需要摆渡;从灵魂的安放苟活到灵魂的升华重生,同样也需要摆渡。
在隧道的一头,在迪伦一场车祸醒来的寂静荒凉中,她看见了不远山坡上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面对她,从这一刻,迪伦便毫无理由地跟他走了。他就是崔斯坦,在死亡现场将灵魂带往阴阳分界点的摆渡人——没有年龄,没有固定的长相,没有固定的名字,带着难以计算的灵魂穿过荒野完成摆渡。唯一的使命与职责即是与各种妖魔搏斗,拼死保护好自己摆渡的灵魂,使它们不至于魂飞魄散彻底如湮灭或者成为厉鬼在荒原上纠缠残害灵魂,带领灵魂到达它们该到的地方,然后又周而复始地带领灵魂穿梭在荒原旷野。是灵魂的需要,使得摆渡具有了意义与价值。对于迪伦来说,崔斯坦确实是她的摆渡人,而且是非同一般的摆渡人,因为在护送她的灵魂求生的同时,崔斯坦给予了她任何一个灵魂都没有的细致、关心、担忧与舍己;甚至在分界点门外目睹她的痛苦不堪时痛不如生,在再一次见到她时又惊又喜与不顾生死。是迪伦求生的需要成就了崔斯坦摆渡人的角色,是迪伦爱的需要赋予了崔斯坦摆渡人的光辉;但透过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在穿越荒原,完成灵魂的求生与灵魂的再生过程中,迪伦同时也是崔斯坦灵魂的摆渡人——正是迪伦一路走来的种种细碎单纯,使崔斯坦对自己的摆渡人生有了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是迪伦对崔斯坦情感的需要与不舍,使崔斯坦感受到了死寂麻木的摆渡人的哀乐情绪;是迪伦对爱的追求、对灵魂再生的渴望、坚信与勇敢行动,让崔斯坦冲破摆渡人的种种羁绊,从荆棘与绝望中,一步步走向了普通而充满希望的灵肉重生的烟火人世,完成了摆渡人的涅槃人生!
克莱儿·麦克福尔说: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是崔斯坦与迪伦的相互需要,注定了他们的相互存在;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呢?答案是在迪伦第一次见到崔斯坦、崔斯坦第一次感受到迪伦的与众不同开始的,那就是爱!是爱让崔斯坦与迪伦成为了彼此孤独河流中灵魂的摆渡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摆渡人》_精选读后感_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