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_读后感1000字
2020第8本。被惊艳到的一本。
用平淡的字词冷幽默般地嘲讽。大概美中不足的地方是小说前面的序言“剧透”太多,但小说尾部的作者生平与作品年表介绍有助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和背景。
蹭热度自然联系热度,阅读全程是感同大众的“人类能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真理,就是我们永远不会汲取教训”。
一边阅读反复思索,却始终未能全然理解,印象较深的有三点吧:
一是关于爱与未来。与《血疫》纪实描写埃博拉病毒的发病不同,《鼠疫》大篇幅放在封城后城内人与城外爱人隔离的愁绪中,里厄大夫全力投入救助,而城外治病的妻子撒手人寰;白天积极参与志愿救助的格朗也会在圣诞夜突然崩溃,想着他的雅娜;离家出走,寻求“安宁”的塔鲁一遍遍思忆着他的母亲;偶然入城的记者朗贝尔更是千方百计地想要逃离与爱人相聚。鼠疫的威胁怂恿着人们对爱人愈加愧疚的情感,他们怕来不及,因为“爱需要未来”。赞同此点。人们总说“要像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一样去生活”,一直觉得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生活方式。于我而言,没有未来没有值得憧憬的生活是无法忍受的,无法热爱的,哪怕憧憬的不过是最简单的东西。
二是关于英雄主义。读到此处的时候正值李文亮医生逝世,汹涌而来英雄的颂扬。特地再去百度关于英雄主义的定义“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我想,根据自身专业得出结论的李文亮,疫情爆发面前挺身而出的医护人员,或者每次国陷危机立马挺身的专业人士们他们的行为本是职责所在,他们大概也不想成为“甘愿牺牲,不求回报”的英雄吧。当一个人不做坏事就被赞赏,一做职责之内的事就被大肆颂扬,这大概也是存在问题的。所以当读到面对朗贝尔的“英雄主义说”,大夫里厄很平静地说“这不是英雄主义,这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后朗贝尔也加入了志愿救助的行列时真的很触动。事实让我们依然相信英雄主义的存在,但不希望英雄主义成为束缚正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普通人们的枷锁。
三是关于安宁。这是塔鲁的追求,也是我始终不懂的一点。因为小时候观看一场父亲主持的对死刑犯的判决而与父亲决裂离家出走,因为无法接受任何夺取他人性命的行为。所以他热心公众事业,积极救助被鼠疫残害的民众,坚定打败鼠疫的决心,故事的最后以他为最后一个鼠疫死难者而宣告鼠疫的最终结束。对我而言,我支持“为了更少人的死亡而让犯罪人死亡”的法治行为,也支持帕纳卢神父布道所说的从灾难中反省(但非感恩),而关于塔鲁对“安宁”的追求,未得其解。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鼠疫》_读后感_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