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者眼中有两个刘瑜,作为文艺女青年的刘瑜,和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刘瑜。本书记录的是她2005-2009年左右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她把民主和市井生活、酱醋油盐联系起来。被她“审视”的东西杂七杂八,有街上的疯老头,有同宿舍的室友,有爱情、电影和书,大到制度,小到老鼠。她觉得,“没有无聊的人生,只有无聊的人生态度。” 她作为独立个体,借助文字,传递出一种浩荡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方面呈现于公共生活中,一方面则体现在她追索爱与自由的过程中,在灵魂层面的负重上。正如她书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
送你一颗子弹读后感 第(1)篇好久好久没有一本书想一口气读完
初识《送你一颗子弹》是在班级内部好书推荐的时候,当时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字还挺有趣的,我这人读书有一个习惯,有点望文生义的意思,当时只是把这本书意想成为一个战争啊,抗战类的题材,后来每次去书店也会看到这本书,但是一看到他的排版以及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只能望而却步了,私以为是无聊的说教之类
然而,你和一本书的缘分总会不断地把你们牵扯在一起,就这样,前两天搜书的时候偶然又看到了它,于是一点一点地走向了癫狂模式,上一本有这样感觉的书还是《嫌疑人x的献身》,一直钟爱东野先生的悬疑推理,除了每每感叹这个人知识面之广,知识储备量之大以外,更多的是阅读过程中的刺激以及难得投入感,而且读完全书之后那或压抑,或震撼的感觉实在难忘.而这本书呢,它既不烧脑也不晦涩难懂,反而更像一本杂谈,但是它就是如此的吸引人.它不像一些散文华丽词藻的堆砌,不像空洞无聊的说教,作者用十分平易近人而又生动有趣的词句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读故事之初,因为自己的才疏学浅一直以为作者是一名男性,因为她整体文字给人的感觉非常直率,爽快,直到读到后文有关文字才了解原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作家,之后去百度了她的履历,简直是叹为观止.在读书的整个过程中心里不断发出感慨,“这个修辞怎么就能用的这么妙,怎么能这么形象,原来还可以这样写这样表达”...前几天了解到洞察力这个词,具有良好洞察力的人往往能够把一件生僻的事情描述的十分形象,把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稍加解释,就会有让人豁然开朗之感,刘瑜简直是这方面的高手.
四颗星代表还没有读完,等到读完之后一定会把第五颗星点亮,疯狂为这位优秀女作家打电话,喜爱之情难以自持,溢于言表,以下要么是自认为很妙的表达,要么是令人通透的解释
未完待续……
青春的浓雾散尽以后,裸露出时间的荒原
只是有时候觉得,漂浮着他人眼光的世界是多么的油腻啊,我所说的冰岛,就是指清净且清澈的生活而已。
成功就是一个人捍卫自己的完整性
一切低俗的东西在高雅的东西面前,有它自己的奥妙
能因为“感动”这种情绪不太酷,就把它藏着掖着。就算它是农村来的二舅,土点,也是家庭一员吧。
不偏激的,那肯定不是爱。
现在的问题很多,可是多不过那看不见的无穷欢乐……
觉得冬天是潜伏的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