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_读后感_700字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_读后感700字

中午有点闲隙,翻完了小说后半部分。这部电视剧着实火了一把,但是讲真,即便放在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当中,它也并不算是上乘作品。以既往经验来说,人物的语言风格还是做了大量的舞台化处理。
受追捧的根本原因,并不只是小说本身的魅力,而是题材的特殊性。在人情复杂的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一部分人对神秘的官场存在强烈的好奇;一部分人身居官场,需要寻求稳妥处世的教科书;一部分人与官场关系微妙,寻求解读在官场周旋的核心秘籍,而达成权为我所用的目的。基于种种不同的诉求,大家见仁见智。
从小说看,李达康并未被作者定义为一个十足的正面人物,而在电视剧播出后,硬是被观众定义为正面人物。作者在嘲讽祁同伟丧心病狂、高育良老奸巨猾、赵瑞龙肆无忌惮的同时,也对李达康的霸道有着明显的不满。
然而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大家对“懒政”的痛恨胜过“贪腐”。因为从群众的角度,如果贪腐的权、利与自身并不切实相关,并不会激起强烈情绪;而能做事、做实事带来种种改善,能够迅速赢得形象的加分。因而本是反腐剧主角的侯亮平,反而被观众重新定义,成了为改革闯将扫除黑锅、保驾护航的配角。
有人评论说,周梅森的视角是落后于时代的,依然寄托于贤人政治。公平正义的实现不能寄托于沙瑞金,也不能寄托寄托于侯亮平,而是依托一个完备的防范机制。其实如果能以现实的呈现激起对现实的反思,也未尝不是托举时代前进的一种方式。况且如果形成一种催生贤人政治的机制,那么贤人政治本身未尝也不是一种历史性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民的名义(影视原著)》_读后感_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