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精选读后感600字
《芳华》
最近电影很火,所以看了原著,蹭一蹭热点。先从作者说起,严歌苓的风格依然冷峻、犀利,少了女性的感性,多了些对于真实再现的理性。代入感很强,以第一视角(萧穗子)的角度讲述亲身经历,常常使人分不清是看小说呢,还是在看某人的真实传记。
看完想到了两个问题。1.尊严,看人物刘峰、小曼,看形形色色的人在特殊年代的经历,想到的最多的就是尊严两个字。因为尊严,所以小曼的父亲在儒雅怯懦中自杀。那是个没有尊严的时代,也恰恰体现出了尊严的可贵。人人都以举报揭发为荣,以他人的苦难、卑微衬托自己的高大。
2.爱情,刘峰因为触摸事件被下放连队,后来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直至最后他没忘记林丁丁,但也没有再去见她。然而他也没有接受小曼,尽管他知道小曼的想法。他从来没走出青年时对于爱情的那种感觉,羁绊他一生的未必就是林丁丁本人,更可能是那个他内心塑造出来的林丁丁的完美形象。这就像是柏拉图式的爱恋,在另一部书《陆犯焉识》中颇有些相似,陆焉识在劳改中一直在回忆过往,回忆和妻子的点点滴滴,其实在此之前他从未喜欢过她,也从未正眼看过她,只不过现实的苦难让人有了时间去回忆,去脑海中重塑一个曾经卑微的形象,去缓解现实的苦楚,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于是她便高大起来了。可叹,他满怀期待平反后老来归来,她因为老年痴呆已不认识那个自己痴痴等了一辈子的男人了,悲莫大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芳华(电影《芳华》原著)》_精选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