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600字
第二次翻起这本书,总算是耐心读下来了。像看三体一样,前面的一小部分总是让人想放弃,但是书的声名远扬又不停的勾着我。如果没有提前看导读部分,我应该会把这本小说当成传记了。尤其是四十三章,第四十八章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这本书对故事情节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着重表达了人性的复杂、现实与追求的矛盾,欲扬先抑地赞赏了理想主义者对美的激情追求。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获得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追求白月光才是真正的活着。
高更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不同于真实结局,在小说的最后付之一炬。斯特里克兰抛弃家庭,背叛朋友,摒弃世俗,病终前完成了的一辈子最好的作品,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主人公毁了它?论语中有个故事:子贡觉得每月初一用活羊告祭祖庙,有点不忍心,想请求老师孔子能不能去掉。孔子说,我明白你爱惜那只羊,但我更爱惜那种礼制。当我们为了天才的一幅杰作被付之一炬而可惜摇头的时候,有谁会为自己曾经的梦想在年华虚度的青春中黯然褪色而惋惜哀叹?
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仅仅是弄清楚自己人生的意义就值得付出一切。求乎其上,得乎其中。导师马克思老人家要我们立志高远,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所以,人到中年仍不知天命,甚至没有兴趣爱好,用于谦的话说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月亮与六便士》_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