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_读后感800字
人生本来就不易,为何世人总要在读书人身上强加那么多自认为“对”与“错”、“高尚”与“卑鄙”的准则要求和标签呢?读书就一定能成为圣贤吗?如果读书能够成为圣贤,凡人还能明辨圣贤的“是与非”、“错与对”吗?人人都有追求理想和圆满自己人生愿望的权利,高加林,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加上寒门出身,深知生活的不易,他心不甘,想摆脱命运已经给他安排好的“人生”之路,撕掉身上的“农民”标签,他和乡亲们世俗的观念和想法做斗争(刘立本和高加林的父母都反对巧珍和被撤销了民办教师职位的高加林成婚,一方觉得身份地位不配,一方觉得经济上不配,高攀不起),即便是他和巧珍的婚事无人反对,对于一个在那个年代读书人相对少有的情况下,黄土地上能拴住高加林一个读书人的——理想和抱负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古至今哪一辈哪一个读书人不渴望闯出一片世事,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呢,让人痛心的是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绊绊或踢到绊脚石,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走后门”、“托关系”、“抱大腿”让那些空有一身本事的人走不上台面,才能无法施展,他读书还有什么用呢?花了父母的钱不说,还熬煎了自己的时间,用文中的话来形容就是最后落了个“文不上武不下”,种地屈了才,教书没后台。至于感情方面,谁对谁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观,好多读者评论高加林太渣,这种评论不知是站在哪个角度得出的,是因为他是读书人所以就得“遵守规矩”吗?还是因为他舍弃了巧珍对他的感情最终选择前程似锦的黄亚萍?黄亚萍抛弃了克南,而好多读者又评论夸赞黄亚萍“敢爱敢恨”,“大胆追求恋爱自由”,对于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字词来形容,而意思还是相反的,是我们的文字博大精深还是我们的是非观念已经出现了扭曲。
“人生”是一个沉重且又充满矛盾的话题,在取与舍进与退聚与散之间谁能把握的那么准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生》_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