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_900字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本介绍阿德勒心理哲学的书。

作为心理学三巨头之一,他极其反对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推崇目的论。谁能想到,现在看都很超前的概念,是他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提出的?

他的心理学,融合了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哲学思想,区别于弗洛伊德的生物本能决定论,是一种更社会性的心理学。

在读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思维方式深受原因论的影响,因此阿德勒的很多论调,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他完全从对立面重新诠释了我们的行为。

就像我们去旅行,可以乘坐飞机,火车,动车,步行,每一种都能到达目的地,哲学超市的货架上,也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选择,阿德勒的心理哲学,就像一种更简单便捷,且正向的工具,可以用于指导我们的人生,达成我们的目的。只要理解并能运用这套哲学,你的人生也将变的更加简单和容易抉择。对于生活中总有烦恼的人来说,这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不禁发问,人生真的如此简单吗?

本书采用了对话体的方式,青年和哲人从“人是否可以改变”这一论题展开辩论,随着哲人跟青年的对话,一步步揭开迷雾,让我时不时有一种“啊哈,原来如此”的顿悟。他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是一个个独立又连续的点,能决定你人生的只有此时此刻。

阿德勒还认为“人际关系是一切烦恼的根源”,“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而显然,这不可能。

解决之道是我们要学会课题分离,即区分“他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将自己从繁芜的“他人世界”解脱出来,只保留自己的课题。而看似冷漠的课题分离,实际只是人际关系的起点。

而最终的终点是走向共同体感觉,即把周围的人都看作伙伴而不是敌人,在“共同体”中体会到个人的价值。没有比较,没有个人的优越感和自卑感,不再寻求认可,仅仅是作为自己而存在。

在课题分离走向共同体感觉的路途中,我们需要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个有力的武器。当我们正确理解了这些观点,能让我们成功走向彼岸的,唯有鼓起勇气实践,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自由,就是不渴求被认可,不惧怕被讨厌。

愿我们都自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_精选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