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作者是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他自1894年始,写下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以本书最为著名;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也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作者论述在传统社会因素毁灭、工业时代巨变的基础上,“群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书中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在西方已印至第29版,其观点新颖,语言生动,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佳作。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后感 第(1)篇群体具有冲动、多变、倾向于将感情转变为行动的特点。不管组成群体的个体多么的富有智慧和道德,一旦陷入群体,便会很快忘却自我的身份,心甘情愿成为群体的一颗螺丝钉,继而在无意识的混沌状态做出不同于平时的行为,因为深处群体中的个体几乎没有基本的批判和推理能力,只有对群体暗示的盲目的崇拜、绝对的服从和一厢情愿的宣传。
群体的这种特征,可以轻易使一个拥有名望的人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威,只要他们能够通过令人深刻的形象唤起群体的集体幻想。于是群体甘愿成为没有思想的羔羊,做好了随时牺牲一切的准备;而他们则成为了主宰羔羊的屠夫。这样的群体可以创造无与伦比的伟大,同样也可以造就惨绝人寰的黑暗。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理解历史上甚至正在发生的众多不可思议的事件。以前我不能理解为何会有那些踩着鲜血的欢唱,但如果能够理解群体的心理,对此你就不必大惊小怪,因为身处群体的本能释放只会被当时群体中的个体看做是一种责任,而不是犯罪。
在很多问题上我赞同作者的观点,群体给我的直觉更多的是一种与革命相关的破坏,虽然我不否认在历史的长河中群体创造过很多无与伦比的伟大。因此,在当下社会,我期待乌合之众的出现更甚于期待群体的出现。
乌合之众在作者看来是一种根植于群体的观念衰落之后的群体的消解,隐藏着不确定性,随时面临被塑造。但是乌合之众却包含着个体的特性和主动性,只要没有某种普遍的强有力的观念的牵引,他们就会一直保持更多的理性的活力和自由,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当然,历史在循环中总是惊人的相似,它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期待而停止脚步,重塑、破坏和再生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生活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将社会的一切不合理都归之于制度问题,勒庞告诉我种族的特性或许比制度的影响更为深远。种族的特性深入到所处其中的我们的每一个细微之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最为根深蒂固,也许你完全没有察觉到,但是它确实存在。而如果你对历史有哪怕一点的常识,反思一下,你就会在发现它的影子。因此,所有的事件都不是凭空而起的高楼,它们都有着更为坚固地基,想要改变,也不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可以实现。五四没有完成的民族启蒙,留待现在和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