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_精选读后感1300字
虽然小说和电影都很好,但是电影中的帅老公真的很难让人抑郁,我要是每天醒来看见孔刘的脸我觉得我自己一天的幸福值都max了;并且电影中删去了一些对家庭背景的描写,所以有的时候对于电影的一些场景,尤其是我这种不怎么了解韩国当时社会背景的人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困难。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说更佳丰富一些。
写小说的时候,作者用以第一人称写主人公的话会让读者更加有代入感,但是这部小说虽然我知道作者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关注一下女性群体,但是却没有用更能打动人的第一人称的形式。而是用了第三人称的形式。
金智英。
然而,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却显得女性权利这个问题更加的沉重了。因为,在这种问题上,我们知道,我们究竟冷漠的旁观了多少个女性权利的收到侵害的案例,而金智英,恰恰就是众多的从小打到都被欺负的女孩子的缩影。
小的时候班级里一定有被男生揪辫子,被扔文具的女孩子吧。但是当时并没有收欺负的我永远不会体会到别欺负的女孩子内心的悲伤和恐惧。
地铁上一定遇见过被咸猪手的女孩子吧,但是只因为被咸猪手的对象并不是我,我也不会体会到被未知的下一步笼罩的颤抖。
社会上一定有因为家庭原因而为了弟弟妹妹放弃自己理想的女孩子吧,但是当我看见她们在辛苦的工作的时候并不会感知到她们身上所发出的光芒。
结婚后也一定有为了家庭而不得不放弃自己事业的女孩子吧,但是家庭主妇没出息也一直是我脑子中对于她们的刻板印象。
“人与人的悲哀并不想通,我只是觉得他们聒噪罢了。”
虽然我没有办法知道那些陌生人究竟经历了什么事情,但是感谢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女性权利被践踏的心酸。也会让我自己去思考,同样是作为女性的我,是不是已经习以为常的向男人低头放弃自己的权利呢?
小的时候看过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王子想要娶公主的话一定要说出公主最想要的是什么,并不是宝石,也并不是衣服,而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时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并没有那么深,感觉结局有点儿故弄玄虚的样子。后来一点点的了解这个社会,一点一点的学会放弃,一点点的因为自己是女性所以失去了很多机会之后,才知道,当时那句话是多么的哀伤。
希望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只是公主,因为女人的命运大多是自己无法掌握的。
但是,这个故事里面的金智英所代表的群体绝对不仅仅是女性,而是那些明明自己的权益一直在被侵害但是却不知道为自己的应有的权益所奋斗的人。
和性别无关。
几百年之前是黑人,直到马丁路德金吼出了《I have a dream》。
现在是女人,庆幸的是女人在长达几千年的压迫之下由于觉醒出来,诉说出了自己一直所拥有的不平等的待遇。
记得有一种理论叫做“黑羊理论”,就是群体中一定会有被钉上标签所以被欺负的一部分人的故事。每个人的每个特质都有可能被划分为“受欺负的黑羊”的可能。
虽然现在社会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只要是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期待着。
只因为和别人不同就会被认为是碍眼的存在吗?
只因为和别人不一样就会注定要被消失吗?
只因为和别人不同就要别人厌弃、被人嘲笑吗?
我偏不要!
不应该把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而看作是自卑的存在,应该看作是天才的荣光!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82年生的金智英》_精选读后感_1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