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_读后感700字
語言:對傳統敘事的一定程度的回歸
人性的發覺與表現:較多的暖色進入敘事,善惡二元對立成為小說敘事的深層結構。
第一次賣血是為了證明自己身體好;第二次則是兒子一樂闖禍打破小夥伴腦袋,賠償人家醫藥費換回了家當;第三次是給林芬芳買補品;第四次是為了讓二樂回城,請二樂勞動隊長吃飯;第五次是給回鄉下的一樂生活費;之後便是一樂得肝炎,二樂患重感冒籌錢一路賣血籌錢去上海,險些喪命。都是為生活所迫,一次次卑微到塵埃里。
喝著冰冷的江水,迎風落淚,淚水飄落在地上,聳動的肩膀,望著遠方,生活的苦難什麼是個頭啊?一個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又心生憐憫的人。由喜轉悲的格調,複雜的人物性格,經歷不同的時代變革,深受其影響。
大食堂轟轟烈烈的開始很快悄然退場。家裡的生活資料早已成為了鋼鐵,被收繳的一乾二淨。 兩個月里喝著玉米稀粥,吃著早已咽不下去的咸野菜,面黃肌瘦的大人、孩子。為了減少體力消耗,一家人吃完就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只為熬過災荒饑荒。又一場運動來了,悄悄在米飯下面藏紅燒肉是相濡以沫的真情。在家裡被迫開的會議互相吐露了秘密,應付了上頭,扭曲了人性。
老了,血賣不出去了,失掉了被需要的感覺。獨自一人茫茫然走著,流著淚,駝著背,喃喃豬肝,黃酒。許三觀一生的苦難都是靠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這是他的深切想法。
事情都是被逼出来的,人只有被逼上绝路了,才会有办法,没上绝路以前,不是没想到办法,就是想到了也不知道该不该去做。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许三观卖血记(第3版)》_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