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非暴力沟通》_精选读后感_2700字

《非暴力沟通》_精选读后感2700字

230.《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与心得分享【下】

继续书本内容介绍。作者在介绍了需求后,又带出来对就是文化的批判。再然后,作者提出,也可能是指出,人成长的三个阶段:情感的奴隶,到面目可憎,再到生活的主人。怎么理解呢。作者意思是,奴隶时,要讨好别人,就像婴儿讨好大人,看别人的脸色,压抑自己,长不大,痛苦。面目可憎,就是虚伪,迎合,像对着发怒的皇帝,笑脸相待,不能表达出来,失败。成熟的人,是生活的主人,对自己负责,对别人是爱。

说了这么一通,到底啥意思。一言概之,欲求不满,挖掘痛点。不管这种欲望、需要、愿望叫什么名字,只要没有满足,就会有痛苦。不同的根源,有着不同的满足点,隐藏这个点,就相当于欺骗自己,欺骗自己就会产生痛苦,有痛苦,就要宣泄,不宣泄,就要出问题。这个点,是需要挖出来的,不但要找出来,还要表达清楚,因为它是不显的,不说出来,就是死结。你不说,别人怎么会知道呢。

第六章,非常重要!前面说了那么多,解释那么久,终于到图穷匕见了。直截了当地,清楚明白地,向他人(自己)提出具体的请求。不要模糊,不要模棱两可,不要含含糊糊。请求提出后,要对方明白无误地知晓你的请求,即反馈,注意他人对你请求的反应。注意,区别请求和命令的区别。

在这一章,尤其强调的是:请求。国人非常不喜欢麻烦别人,觉得麻烦别人是给别人添麻烦,添乱,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这错得离谱,沟通是解决问题,达成一致。不请求别人,才是麻烦别人,才是添乱。事情不是一个人能干的,不请求别人,问题就搁置,等于白用功。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存在的欲求不满;别人不被请求行动,事情就没有解决。没解决,大家都不高兴,无效沟通,是失败的沟通。

在请求这章中间,有个插曲,关于集体讨论中发言时,请求的明确,反馈的满意,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第八章至第十三章,是三四五六章的补充。不方便归入任何一章,作者就拿出来,单独成章,竟然有6章之多。这6个章节,从倾听、爱、愤怒、强力干涉、热情和赞扬等方面,探讨了非暴力沟通的应用。

从心理学、社会学、人际交往学等方面,分析了非暴力沟通的前提、机理、机制和建设性,紧迫性以及广泛的应用性。关于这6个章节的内容,就不一一分析,请各位读者自行阅读、体会,学习和消化。

后面的就是后记,和附录。附录很简洁扼要,适合套公式,不怕不会用,用多了,就熟能生巧。

大洪水之后,人类语言相通,在建通天塔,上帝都怕了,偷偷让人们的语言不通了,通天塔烂尾,成了巴别塔。非暴力沟通,就是在建造的通天塔。

现在,我可以解释一下题目了,“用非暴力沟通(同理心)的谈话方式来改变这个无情的世界”了。括号里面,用了“同理心”三个字。不是说,非暴力沟通,这个翻译不好,这个翻译很是准确,而是这个翻译理解起来相当累。“同理心”,国人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快捷得多。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有一点,同理心缺少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也是重要的一个要素——请求。这可能是作者,提出非暴力沟通这个说法的一个重要依据。非暴力沟通,相当于在同理心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条——请求。不过,非暴力这个词义本身,并不含有请求的意思。可以说,非暴力沟通这个方式,是阐述出来的,是生发出来的,并非自然生长。

从普遍字面理解,非暴力沟通跟同理心,几乎是一样的,甚至不如同理心传神。但作为一种提出来的,并被大众、社会所普遍认可的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要从提出的具体内容、阐释和行动指南,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个非暴力沟通的方式的提出,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非暴力沟通,第一次提出时,是1963年。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民权等各项运动轰轰烈烈的时期,也是反文化运动时期,社会变革,如火如荼,各种思潮,此起彼伏;再加上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社会出现了断层,人们基本上无法交流,形同水火,各个派别之间相互攻讦。整个社会,需要出路,需要沟通,需要互相了解,需要重建信任。作者从人本主义出发,从非暴力不合作得到灵感,提出非暴力沟通,算是应运而生,可以说是理性得以重申。

特别提醒,作者在行文中,大量使用了一个词语“有可能”。也就是说,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不是灵丹妙药,要对人性保持理性,对人的认识保持理性。非暴力沟通是有利于人们的沟通,但这不表示,非暴力沟通,能解决所有问题。非暴力沟通,重要的是,不扩大冲突,不升级冲突,让双方坐下来。在这亨廷顿提出,文明的冲突,并与1996年出版书籍。亨廷顿,是个提出问题的人,并没有说怎么解决。后来国际上提倡双边对话,协商,双赢等,应该有非暴力沟通的很大部分功劳。当然,用“非暴力”,让人容易想到“暴力”,这也可能是冲突中在用,而舍弃了非暴力沟通这个说法的重要原因。

赫拉别恩法则如是说:在人际沟通中,真正产生影响的语言、语调、动作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38%和55%。即是说,语言在沟通中,起到的作用,是比较小的。俗语说:“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就是这个理。非暴力沟通,说的就是语言沟通,其实,重要的占大头的,是语言以外的东西。说话的语气,声音,声调,肢体动作,加上语境、环境和情势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沟通体系。说的再好,不如做得好。另外,对话者的人际关系、身份、学识、性格,甚至体貌等,都是影响语言的真实性、可接受性等的相对重要的方面。切不可认为,非暴力沟通能四两拔千斤,不然,是要失败的,是要受挫折的,甚者受羞辱的。说的比唱的好听,这句大俗话,就是很好的注解。

最后,《非暴力沟通》这本书的意义何在,在于它唤醒了人们对语言的重要认识,交流要从基础开始,告诉人们几乎已经忘掉的重要的东西。这本书基于人性都是一样的,人们是追求善的,人们是富有同情心的这样的前提。作者认为,社会发展,有段时间,压抑人的天性,扭曲人的认识,对人的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特别是女性。丛林法则、皇权思维等一批陈俗陋习,已经不利于人们的正常沟通,是要注意、区分,并加以从日常交流、交往、活动,特别是语言交流中,破除一切不利于沟通的因素,找回人的本质。

对于国人的不善于表达,这是有目共睹的,《非暴力沟通》正切中要害。如果你爱你的父母、爱你的子女,爱你的爱人,就告诉他们,你的爱,你的困惑,你的愿望;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欲望、愿望,隐藏你的价值观,隐匿你的感受;而不是独自在安静的夜,对着黑暗流泪。更不要使用反面的语言暴力,使用冷漠、冷淡、冷落等沉默、面瘫、寡言的面目、行为和行事准则,甚或启动暴力。要对着镜子,对着自己,对着亲人、朋友、同事、陌生人,都要秉持爱自己和爱人的心。要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好好练习并及时、积极使用非暴力沟通,这是非常有裨益的。

好书值得反复品读,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愿你有所收获,不枉此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非暴力沟通》_精选读后感_27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