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_读后感700字
“那个年代”的爱情亲情友情相较于如今显得格外纯粹、珍贵。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我们来说,像迷。幼时家庭聚会偶听长辈聊起红卫兵,文革,四人帮……总觉得像在听天书,也不能理解某些特定时刻某某份子的过激行径。后逐渐理解为时代背景道德驱使,姑且信之。
大头小头姐姐妹妹爸爸弟弟学生,家人仨以不同形态存在彼此的生命中,相互依靠相互取暖、逗乐、学习。杨先生以倒叙忆夫忆女,笔墨中充满了温馨。
文中多次提到钱老父女俩的强项格物致知。即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已失佚,源于《礼记‧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论述的“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此段。
“一九七六年,三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去世。这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凌晨唐山地震,余震不绝,使我们觉得伟人去世,震荡大地,老百姓都在风雨飘摇之中。
我们住的房间是危险房,因为原先曾用作储藏室,封闭的几年间,冬天生了暖气,积聚不散,把房子胀裂,南北二墙各裂出一条大缝。不过墙外还抹着灰泥,并不漏风。我们知道房子是混凝土筑成,很坚固,顶上也不是预制板,只二层高,并不危险。
这年的十月六日“四人帮”被捕,报信者只敢写在手纸上,随手就把手纸撕毁。好振奋人心的消息!”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我们仨》_读后感_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