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_精选读后感600字
前几天刚看完白岩松的《白说》,昨天翻完了这本柴静的《看见》。一如既往,新闻人的视角敏锐细腻,见解独到深刻,文笔平铺直叙中常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说实话,我没有看过柴静主持的节目,初识这个人名还是因为那部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一个人的经历往往可以从他的言谈举止中反应出来,经历越丰,言谈举止越会有种从容淡定之感,这是阅历的积淀,尤其是喜欢思考,能够将生活文字化的人。人总是慢慢的成长,慢慢的转变,在历经世事之后,我们从自身剜下部分喜好,血淋淋连着皮带着肉,重新长出新的性格和爱好。有人因此伤筋动骨判若两人,有人却图留满身伤痕矢志不改。圆滑也好,固执也罢,我们都会慢慢转变,或多或少,或好或坏。
柴静是幸福的,她有幸作为媒体人亲身经历,亲眼看到接触到中国的十年变革期间的大事件,无论是非典、汶川地震,还是两会、08奥运,抑或是虐猫、药家鑫等社会事件,都能够折射出当代中国所处的变革状态,而她,以她独有的新闻视角,为这些即将成为历史的过去,做了最好的注脚和旁白。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看见,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此生此刻,愿我们每人都有一颗细腻的心,凡我们所能看见,那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都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要做“公民”,而不是普通群众,正如郝劲松所述:“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却不傲慢,对政治表示服从,却不卑躬屈膝。能积极地参与国家的政策,看到弱者知道同情,看到邪恶知道愤怒,这才是一名公民。”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看见》_精选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