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500字
作为处女作,叙述略显乏赘,但是逻辑功力已初见其强大。
猜出了杀人凶手,却没想到杀人动机。整本书最精彩也是最能引人深思的,恰恰是杀人动机。
经历过青春期的我们,早已把那时心里的小美好小确幸小躁动,都遗忘了,现在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总是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轻松回应一句“幼稚”。
但我们也常常发现“青少年的心会被一种超越法律和社会规范的强大力量左右”。“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地发现她们根本就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她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青春期的孩子视若珍宝的东西,会超越生死,超越罪恶感。不要再说“真不知道这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被“看见”,被“觉知”。
男主角正因为是看似冷漠的“机器”,才会让学生觉得他是把他们当“人”看待的老师。听起来很矛盾,但细想是有道理的。
这个“机器”不想干涉他人的生活轨迹,不把学生划分三六九等,不以正义的名义强迫学生做违背心意的事…这样的老师,在主流教育观中,是个不合格的不负责的“坏老师”。可学生从他身上感受到的是“尊重”与“平等”。我们想要给学生的,真的是学生想要的吗?我们自以为正确的,真的适用于未来吗?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放学后》_精选读后感_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