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蒋经国传读后感

蒋经国传

作者:陶涵

陶涵《蒋经国传》,是蒋经国一生重要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活动和思想的精彩记录,既呈现出蒋经国复杂多面的个性,客观评述其一生历史功过,同时又以一个美国外交官的宏阔视野和国际政治、军事角力的视角,勾画出中国现当代历史中各个重要节点的来龙去脉。由此,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蒋经国的抉择,理解蒋经国的时代,理解20世纪的中国。

蒋经国传在线阅读地址

蒋经国传读后感 第(1)篇

作者写这本书时很多档案主要国家仍拒绝公开解密,实为遗憾。本书当中让我最为触动的话语之一可以概括我的观点。即: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于1945年8月14日,保证一旦再有日本侵略事宜,两国相互支持,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的原则,互不干涉对方内政。在交换备忘录时,中国同意在苏联主导的公民投票下,“外蒙古”人民若表决赞成独立,中国将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莫斯科方面则承诺在道义上支持国民政府,所有的军事援助全都交付国民政府,并针对新疆最近之发展宣布“无意干预中国内政”。
中国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的翌日,苏联宣布对日本开战,七十万名在西线战场战斗经验丰富的红军,冲进中国东北。莫斯科在中苏条约中重申,保证在日本投降之后三星期开始把红军撤出东北,三个月之内完成撤军行动。中方可就东北解放地区派出政府代表及随员,任何地区若不再是立即交战区,也比照办理,由国民政府恢复全面权力。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提出警告称,俄方对东北态度放温和“只是表面文章”,斯大林将通过运用“受培养接受其纪律要求、分享其意识形态的人士”——亦即中国共产党——继续追求在东北地区最大的影响力。[75]但是,同盟国除了接受苏联会有善意之外,别无其他选择。苏联对于盟国击败纳粹,做出至关紧要的贡献,而且遭受极大的伤亡损失。战后新秩序必须初步以苏联合作为假设基础来架构。[76]8月14日,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王世杰签下中苏条约。翌日,日本裕仁天皇以“天鹤之声”下达旨令,宣布投降。
过去二十五年(其中八年陷入血腥交战),人类文明在崭新的革命动能、知识和权力时代里,发生方向何去何从的激烈竞逐。差不多在20世纪的中间点,启蒙时代(Enlightenment)的两道潮流——雅各宾(the Jacobin)和民主(后者也有中国这样的威权政府盟友)——战胜了法西斯主义这股原始的反潮流。20世纪下半叶将是这场全球大内战的第二阶段——激进/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者,和自由/民主阵营,彼此各抓着一批第三世界追随者展开斗争。这场斗争的初期在中国爆发,尤其是在东北先发生。这场斗争的一方是中国共产党,另一方则是中国国民党,结合着各种意识形态及政治势力的大混合,国民党一直要到与中共决战前夕,才宣布要实施代议制民主,但是又没有充足的时间与坚定的意志去落实此一理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蒋经国传读后感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